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編纂的類書《太平廣記》中,收錄宋和宋之前的年代裡關虎的實錄、記事、傳說、軼聞達七十九篇之多。唐宋數百年間,此物之嘯竄山林,頻繁出沒,佔據要津,擾民不安,其猖獗,其肆虐,其殘暴,其禍祟,是很讓政府撓頭,百姓遭殃的。

這種與人類有著密切關係和久遠歷史的猛獸,如今只能在動物園和馬戲團看到,一個個蔫頭耷耳,沒精打采。那些野生的老虎,如果不是瀕臨滅絕,予以保護,早就像恐龍一樣成化石了。因此,世間萬物,發生發展,都逃脫不了盛極而衰的規律,然而,這並不是所有的強者,在其處於巔峰狀態時能夠感悟到的,能夠覺醒到的,所以,常常在伸手時想不到有一天要縮手,在仰臉時想不到有一天會低頭。這種再簡單不過的“日中即移,月滿則虧”的道理,也是在探討唐代元載這個歷史人物時,必然會馬上想到的。

虎在中國,自遠古起,就有記載。《詩經》中的《小雅》,有一首《何草不黃》,就提到了它:“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看來,在邊外草莽蠻荒之地,虎和野牛,成群活動。到公元二世紀,西晉的周處,一位勇士,為家鄉除害,則是在江蘇陽羨,即今之宜興的南山,射殺了一條白額猛獸。由此可見,老虎之噬人食畜,已漸漸成為貽患一方的禍害。

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其中膾炙人口的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的故事,更是說明虎患之嚴重。一般來說,虎類繁殖,受到人類發展的影響至大。在唐朝極盛時期,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人口為四千八百一十四萬,天寶十四年(755年),人口為五千二百九十一萬,經過唐末到五代的半個多世紀的戰亂,到北宋元豐三年(1018年),全國總人口還只有三千三百萬,地廣人稀,虎有活動空間,遂也演繹出“三碗不過岡”和“李逵碰李鬼”的精彩段子。

武松打虎,在陽穀縣的景陽岡,李逵打虎,在沂水縣的沂嶺,前者屬聊城地區,後者屬臨沂地區,看來,不但整個山東,幾乎無處不虎,南至五嶺,西至巴蜀,東至江南,北至大河上下,山右山左,整個中國,到處都有百獸之王的蹤影。據《太平廣記》記述,虎患為禍,固屬嚴重,但它們大都活動於人跡罕至的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帶。動物兇猛,終究懼人,這也是諸多野生動物避開人口密集地區求生的原因。

但也有例外,770年,唐朝大曆年間,京師長安,竟也沸沸揚揚地鬧起虎來。當我們聚焦於這位與代宗皇帝不埒上下,幾乎等於一位影子帝王,權力極度膨脹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元載,從這條出現在首都的吊睛白額,王字當頂的大蟲談起,倒也比較貼切。

因為這兩者有很大的共同點。

一頭老虎在首都的一條大街上隨便閒逛,亙古以來,誰可見過如此場面?這當然是很荒唐,很離譜,很駭人聽聞,很不可思議。尤其安史之亂以後,首都軍民,已如驚弓之鳥,稍有###,滿城恐慌。大家眼睜睜地看著這位虎大爺,正不疾不徐地,從春明門大搖大擺地進來。

雖然首善之區的平頭百姓,算是小民。可在天子腳下討生活,什麼大世面沒經過?沒見過?身毒國進貢的長頸鹿,波斯國進貢的火獅子,詔南國進貢的鬱林象,天竺國進貢的白犀牛,都從這條大街走過,或籠或檻,或騎或馴,總是有人駕馭著,制服著,哪像這頭信步而來的老虎,有點市容衛生巡視團,或門前三包檢查組的架勢,走走停停,來來回回,可把長安市民給“虎”住了。

這條貫穿整個長安的御前大街,有如今日北京的長安街,路北為宮殿衙司,路南為市廛街坊。頃刻之間,比代宗李豫的聖駕出宮,還要莊嚴肅穆,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