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7部分

他對天文了解不多,卻也知道這種顏色分明,而且一部分還是藍色的星球,大都氣候穩定,溫度適宜,而且擁有大量的水。

“現在還無法分辨,因為這三顆行星都是可居住星球,玻星人已經擁有改造星球的能力!”吳新凡回答道,說著把其中一個星球放大,羅遠頓時看到這顆星球外面漂浮著不少黑點,在星球地表上也能看到了地形的起伏,不少地方都有人工開拓的痕跡。

“還能繼續放大嗎?”

吳新凡搖了搖頭:“市長,放大沒有意義,那裡距離這裡將近三十光年,精確的距離在28。5光年(前文已修改),再龐大的物體,哪怕是行星,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下,變得也比針尖還小。

再加上,行星的光線相比恆星光線闇弱的多,即便是飛船先進的光學探測系統,它捕捉到的影像,依然是處於嚴重失真狀態,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只是光源補償和修正的結果,放的再大,失真越嚴重,最多隻能作為參考。”

羅遠瞭然的點了點頭。

吳新凡繼續之前的話題:“透過影像和圖案的對比,我們發現了一個重要情報,這顆恆星的實際亮度,要比我們觀察到的要亮一些。

本來,我們也沒怎麼在意,畢竟距離的遙遠,總會出現一些失真,即便是這套光學探測系統的智慧光源補償,也不可能完美還原。直到最近,我們對於一年前拍攝影象,進行對比,才最終確認了一點。”

羅遠眉頭一皺,問道:“你們覺得是什麼原因?”

“原因很多,比如最近拍攝時突然正處於恆星耀斑,也可能上一次的影象被小行星遮擋,都可能,但最大的可能是人為的遮蔽了一部分太陽。”

“你說的是戴森球?”羅遠思維敏銳,突然想到了某個著名的理論。

“很有這種可能,我們對此找到了一些關鍵證據!”吳新凡把間隔一年拍攝的兩幅圖案中的恆星進行擴大。

羅遠仔細一看,立刻發現了兩幅圖案表面都有一塊黑點,如果僅僅只是一副,還可能以為隕石,或者其他什麼遮擋物,但兩幅都有,而且相隔一年,就已經很明顯了。

更何況相比於最近拍攝那一副,黑點明顯比前者要大上一圈。

……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種理論,理論認為,地球這樣的行星,本身蘊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足以支撐其上的文明發展到高階階段;而一個恆星-行星系統中,絕大部分能源來自恆星的輻射都被浪費掉了。

太陽每一秒向外輻射28600億億兆瓦的光亮,而以人類末世前七十億生產活動所消耗的能量總數來算,它可以供應人類二十七萬年,這比人類的歷史還要長,這還僅僅是太陽一秒所散發的能量,如果是一天,如果是一年,這將會是一個無比可怕的天文數字。

因此這個理論認為,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使得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只有這樣才可以長期支援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

這種理論一提出後,立刻得到很多科學家的認同,認為是文明走出恆星系所必須要經歷的一步,然而無論如何,這只是一種假說,人類還遠遠無法驗證,羅遠沒想到今天居然能親眼看到。

雖然這個黑斑並不大,相比於恆星橫截面的面積只有五十分之一左右,還遠遠無法做到完整的戴森球,但這顆恆星距離地球28。5光年,哪怕現在拍攝的影像,也都是28。5年前的歷史畫面。這麼多年過去,恐怕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

一個文明種族所生產和應用的能量總數,往往反應著一個文明的科技程度和文明等級,從人類工業革命的煤炭蒸汽時代,到接下來火力電力時代,再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