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西土之人”,就認定他們全都來自西南地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隋朝的孔穎達,認為“此八國皆西南夷也”。但要說八國全是巴人,恐怕也有些牽強。

八國之中,位於中原以西的“羌”是華夏族的肇端——炎黃文明,源出氐羌,因此有“禹興於西羌”(《史記•六國年表》)的說法。渭河中上游居住的大都是有夏遺民,很容易動員起來加入*大軍。再看“蜀”:蜀人久居四川盆地,古蜀國源於川西岷江上游,地近氐羌,文化同源。古蜀國也和巴國一樣,跟中原地區有過很深的淵源。有趣的是,古蜀國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巴人的貢獻,西遷的巴人(荊人鱉靈)就建立了著名的開明王朝。

“微”的情況有些特殊。孔安國認為“微在巴蜀”,響應的人並不多。《史記》中說, “微”在山西潞城東,是紂王的庶兄“啟”的封地,因此“啟”又叫 “微子”。微子勸諫紂王不聽,逃出京畿後投奔武王參加了伐紂,跟隨他一起到牧野的可能就有微國的戰士:

“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史記•宋微子世家》)

牧野之戰後,周武王並沒有對商王室趕盡殺絕,而是出於*考慮,讓紂王之子武庚坐鎮朝歌,管理殷商遺民。誰知武王死後,武庚陰謀叛亂,被武王之子周成王所殺。為了穩定殷商餘脈,周成王最後選擇與周比較合作的微子作為商族首領,將他封在宋國,做了一方諸侯。微子從此勵精圖治,後來才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

也有人說另有一個“微國”,在今陝西眉縣到秦嶺北麓的周至之間,和夏禹受舜禪封爵有關,那樣的話,微國參與伐紂的動機也就和羌人差不多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巴蜀之師

除此以外,庸、髳、盧、彭、濮,都屬巴方!

“古代的巴蜀兩國,不是兩個單一的、獨立的小國。而是四五十個,乃至數百個小國聯盟中的雄長與霸君。”(蒙文通《巴蜀古史論述》)

庸國,殷商時期即出現在漢中盆地東南,盤踞著如今鄂西北一帶的大片山林,是巴方旗下位於漢水流域的一個大國。漢水流域,其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塊不能被遺忘的地方,“漢族”之“漢”,就因此地此水而得名,但那已是漢高祖劉邦以後的事。商周以前,這裡一直是巴人的控制區域。當初武丁*巴方的戰爭,應該就發生在庸國附近。

漢中盆地與關中平原隔山對峙,是秦嶺和大巴山脈之間的交通樞紐,素有“小江南”之稱。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庸國一度十分繁榮。

由於當時商周力量爭奪的焦點在中原,庸國還處在*的邊緣,這種地緣關係為庸國贏得了一種特殊的區位優勢,使之成為岐山的政治家們在關中平原以南最值得倚仗的強援。《牧誓》八國,以庸居首,足見周武王對庸國的重視。後來到春秋時期,庸國得與巴國並列,成為一方諸侯:

“楚西之國庸為大,庸之西接於巴,巴接於蜀,此春秋時代之大較也。”

——(《華陽國志•巴志》)。

春秋時期的庸國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是巴國的東北屏障,但同時也成為秦、楚之間的必爭之地,此後終於在大國角逐中成為犧牲品,於公元前611年為楚所滅。

庸國以南,就是“濮”。

“濮人”也是巴人。“濮”又稱“百濮”,一直活躍在大巴山脈和江漢之間,民族學家將“百濮”與“氐羌”、“百越”並稱,視其為中華民族早期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種群。孔安國說“庸、濮在漢之南”,西晉杜預說“建寧郡南有濮夷”,說的都含混不清。

歷史上巴與濮往往互稱。在巴人建立的巴國,被統治者最基本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