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面。
王德發率領交州軍15萬攻東面,孫堅率領江東軍20萬分為四隊,攻打南面。
三路兵馬,對占城形成合圍。
“真臘王、暹羅王已經被驚嚇,派出主力支援大越國的陳聖宗。”
“大越國、東籲國同時遭遇亡國之災,真臘王、暹羅王即使是庸人,估計也已經察覺到我們有吞併整個東南之意圖。他們出兵,不難理解。”
王德發收到情報司提供的訊息,真臘王、暹羅王已然出兵支援陳聖宗。
大夏王朝的胃口太大,這些小國國王不甘心被廢,所以出兵。
如果是簡單的朝貢體系,或許他們還會臣服,但大夏王朝想要的是吞併他們的領土,廢除國王,已經觸犯到這些國王們的底線。
孫策說道:“既然暹羅王、真臘王都來了,那麼幹脆畢全功於一役,滅三國!”
“一戰滅三國?可以一試,對於真臘王、暹羅王,不必手下留情,直接殺了,以絕王室復辟。”
王德發倒是不懷疑孫策的話。
中南半島文明的實力,普遍偏弱,未必不可以一戰滅三國。
占城外圍,三路夏軍即將兵臨城下!
鄭成功站在戰船的甲板上,已經可以窺視占城的城廓。
蔣欽、凌操等江東軍水師將領臨時加入鄭成功的船隊。
這一路從水面威脅占城。
交州軍,李定國、傅友德等在中原諸侯爭霸時存在感不高的武將,出現在東面,背後是15萬交州軍,排列成15個萬人方陣,披堅持銳。
江東軍,分為四個軍團,孫堅、謝玄、韋睿、項燕,各自率領一個軍團,從南面輪流進攻佔城。
中南半島三個國王,登城而望,大夏王朝的龍旗已經出現在城外,獵獵作響。
“此戰若是失敗,我們三個王國,皆會滅亡,故唯有死戰。”
“一昧死守,城內的糧草根本不足以支撐120萬大軍。那麼就由本王的戰象,出南城門,背城而戰。只要擊潰其中一路兵馬,其他兩面夏軍多半不戰而潰。”
暹羅國大城王朝的兩個王族,出南城門,與江東軍對峙!
暹羅國的戰象軍團,只有在平地地形才能發揮效果,而守城的作用有限。
占城匆忙籌備的糧草也不足以支撐百萬大軍死守。
真臘國守占城北面,而大越國守占城東面。
“暹羅國的‘黑王子’、‘白王子’兩兄弟尚武,應該不會輕易失敗,但以防萬一,陳興道,你領兵十萬相助暹羅國,東面城牆,孤親自防守。”
陳聖宗派出麾下第一名將陳興道,協助暹羅國的45萬大軍。
至於陳聖宗,明白沒有退路以後,只能親自登上城牆,與守軍共同保護占城。
如果可以在占城之戰擊潰夏軍,那麼他們至少還可以苟活數年。
一次遠征的消耗,不是短時間內便可以籌備。
“臣領命!”
陳興道披上白色披風,雙手接過陳聖宗賜下的佩劍,毅然轉身,從石階走下。
十幾個追隨陳興道的武將,與陳興道一同出戰。
“兔子搏鷹,原本需要狡詐、避讓,如退無可退,需全力一搏。”
陳興道很清楚此時的危局,想要破解,只有全力一戰。
配合陳興道實行遊擊戰術的水師將領吳權已經被陳平的離間計剷除,只剩下占城的大越國,別無選擇。
陳興道騎上戰馬,率領十萬大越國兵馬出城,與暹羅國的45萬大軍互為犄角,與對面的20萬江東軍對峙。
55萬對20萬,陳興道這邊佔據絕對的人數優勢,暹羅國還有數量龐大的戰象軍團,但陳興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