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諸位已經知道我們的位置,我們位於戰場的西南方向,向北是波斯帝國,向東是叢林地區,懷疑是神秘的北美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帝國的兵種十分特殊,有豹武士、鷹武士、祭司等特殊兵種。我們對叢林並不熟悉,對北美阿茲特克帝國的特殊兵種的真正戰力也並不知情。”
“因此我建議爭奪中部平原靠近西側的主城,而不是南側的主城。我們這些人很多都經歷過漠北之戰,對戈壁地形的熟悉程度肯定要超過叢林地形。”
赳赳老秦在臨時國戰會議開始前,已經想到一套方案。
國戰戰場中部有四座主城,分列在中部平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東漢諸侯們不可能有足夠的兵力和時間同時控制所有主城,所以只能有所側重。只有腦子短路了才會同時去攻打五座主城,與所有文明為敵。僅僅爭奪一兩座城池,便已經要傾巢而出。
眾人認可老秦的計劃。他們寧願在相對熟悉的戈壁地形行軍打仗,也不願意到蚊蟲滋生而且陌生的叢林打仗。叢林地形,東漢的高階騎兵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叢林對戰馬的要求苛刻。和擅長在叢林作戰的北美阿茲特克帝國交戰,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叢林地形,阿茲特克帝國等文明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銅雀說道:“這次國戰,我們原定的計劃是保一爭二。也就是說,我們至少要控制一座城池。那麼按照你的意思,我們應該要放棄爭奪南部主城的機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爭奪西部主城上。等拿下西部主城以後,再伺機進攻北部主城,又或者東部主城?”
赳赳老秦答道:“未必一定要將注意力放在這四座城池之上。在大島以外還有一座小島,上面有第五座主城。我們的諸侯之中,有不少人帶來水師,完全可以同時爭奪西部主城,以及第五座主城,以我們的體量,水路並進,同時進攻兩座主城,不成問題。長江以南的領主在陸地上對我們爭奪西部主城的意義不大,自身也很難得到戰功,為何不去爭奪第五座主城?”
長江以南的諸侯們不可置否點頭。水戰對他們來說,可以獲得更多的積分。而在陸地上,他們獲得的積分就少多了。
長江以北的諸侯,或多或少都有精銳的騎兵部隊,這點是長江以南的諸侯們難以比較的。
楚天忘記帶鄭芝龍和徐盛兩員水將來了。
楚天還真不知道,這次國戰完全可以攜帶水師前來。
不過楚天轉念一想,水師佔用的名額太多,與其同時兼顧騎兵和水師,這次國戰還不如專注於騎兵和步卒。
“所以,這次我們兵分三路。”
“不是兵分兩路?怎麼變成了三路?”
“除了一路攻西側主城、一路攻第五主城,還要有一路兵馬守城。在場應該每一個人都有在自己的城池招募兵馬,還在城池囤積糧草。如果沒有人守家,一旦我們整個東漢全力爭奪主城途中,被其他文明突然偷家,我們將會腹背受敵,萬分難受。爭奪主城失敗又被偷家,幾乎意味著在這次國戰中徹底失敗。我想誰也不願看到那般局面。”
“是。”
“那麼就這般定下。長江以南和川蜀、夷洲有十個諸侯,其中七個諸侯有水師或者海軍,你們組成一路兵馬,伺機爭奪位於小島上的第五座主城。你們屬於偏師,而且保一爭二,即使你們因為戰船數量不及一些海洋文明而無法奪城,也不必勉強,刷一刷積分即可。”
“其餘十五個諸侯,各自留一部分兵馬守家,確定守家的主帥和軍師,統籌二十二座,不,現在是二十四座城池,防備可能來自其他文明的偷襲,尤其是要小心東邊的叢林文明。誰願意留下來守家?”
赳赳老秦掃視眾人。
守家意味著可能會錯失前線的戰功。
楚天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