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西方國王們的立場來看,楚天就是最大的反派。
“漢帝國的楚子謀最近不將任何人當做一回事,我行我素,確實是時候打壓他。正好他位於我們的城池的包圍之中。他的西北邊是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與楚子謀也有結仇,據說是倭馬亞在沙漠中偷襲了楚子謀。”
“我們與阿拉伯人的關係也不怎麼樣,只要阿拉伯人不出手相助楚子謀,那麼他根本無法承受我們的攻擊。”
“楚子謀他怎麼敢招惹這麼多人?難道他以為他有神的庇護?”
“不管如何,第六個月,我們三個領主合兵攻打楚子謀。”
凱撒、君士坦丁、查理最終確定下來。
“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她是否願意加入我們的西方大軍?”
“她似乎仍然選擇保持中立。”
“一直保持中立,只會讓楚子謀越來越囂張,等到楚子謀勢力越發強大,何人可以制衡之?我們幕府軍,願意與你們聯手。”
織田信長帶著竹中半兵衛、德川家康進來,他們也算是楚天的敵人之一。
“如此有趣之事,豈可不帶上我?”
一個大領主出現在此地。
無論是凱撒、君士坦丁、查理、織田信長,無不看向到來之人,竟然是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與楚天也算有過節,但沒有死仇。
只是,亞歷山大將楚天視為最危險的對手,而面對最危險的對手,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想方設法壓制他的發展,或者……摧毀他的自信,而不是一個個去送人頭。
一旦一個領主失去自信,那麼決策時,可能會束手束腳。
這一次國戰,沒有一個領主會真正死亡,所以這幾個領主可以肆無忌憚地行事。
亞歷山大大帝,足以讓凱撒、君士坦丁、查理、織田信長畏懼。
據說,羅馬皇帝圖拉真,曾經渴望成為亞歷山大一樣的征服者。後來他來到亞歷山大征服的巴比倫城廢墟,感慨征服的結果只是一堆垃圾、石頭和廢墟。
亞歷山大加入臨時的西方王國軍。
亞歷山大掃視眼前眾人,改正他們的計劃:“你們都錯了,如果想要將楚子謀從第一的位置趕下來,第六個月來不及,不如下個月發兵攻打之。至於楚子謀下臺以後,我們公平角逐第一的位置。”
而在北邊,拖雷和窩闊臺的領土終於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