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4。身體和大腦都要“運動”

張老認為,所謂“生命在於運動”,應該包括體力和腦力兩個方面。張老天天堅持晨練,過去練“三浴功”,現在跳老年迪斯科。他每天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一跳就是1小時,運動後,張老能吃能睡。

另外,張老認為退休人員之所以衰老快,是因為停止了腦鍛鍊,大腦和身體一樣,不用就遲鈍。因此,退休10年來,老張照常開診,搞科研、帶研究生,還著書立說。張老承認,雖然他的記憶力減退了,但思維和文筆仍不減當年。

健康回音壁

我國自古就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說法,從健康方面來說,經常有些人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得了某種大病,甚至是不治之症,這時人們往往會覺得太突然了,接受不了。實際上,疾病絕不是在醫院檢驗報告出來的那一刻才發生的,它也有一個長期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反過來說,長壽也一樣。人們要想活得有質量,活得更長久,也不是僅靠一朝一夕的調養、進補等就可以的,同樣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世界上最有效的長壽秘訣,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分析各位國醫大師的養生方法,你會發現都是一些簡單的常識,而他們之所以能夠長壽,就是因為他們把這些常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並堅持了下來,使其成為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十二章 張鏡人(1)

對付慢性病,三分靠治七分養

張鏡人,1923年出生於上海,家族世代行醫,從小便接觸醫學,1941年起隨父侍診,有時代父應診,晚上則由父親督課。在父親的指導下,他邊臨床,邊讀書,進步很快。1946年,經國家考試院中醫師特種考試合格,開始獨立應診。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投身新上海的公共醫療事業,並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被譽為“滬上中醫第一人”。2009年6月14日,國醫大師表彰大會前夕,張老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86歲。

張老行醫6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急*染性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毒性心肌炎後遺症、冠心病、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均有深入研究,且療效卓著。特別是對熱病和脾胃病,有著深厚的造詣。治熱病,他繼承家學,熔傷寒與溫病於一爐,主張祛邪為先,提倡“表”與“透”;療雜病,多從脾胃入手,崇東垣、景嶽之說,臨床強調“宏觀以辨證,微觀以借鑑”。

膏方——慢性病最強大的剋星

大師手記

膏方作為傳統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比較適合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復期的調養,只可緩緩圖功,切不可急功近利,膏方用藥定以脾胃接受為度。

——摘自《海派名老中醫的養生之道》

國醫釋讀

中醫將中藥傳統劑型分為湯、丸、膏、散、丹等五大類,其中的膏可分為內服和外敷兩種。內服膏劑即是膏方,它是根據患者體質不同與病情的需要,選擇多種藥物組成方劑,再將中藥飲片經多次煎熬、去渣,將藥汁經微火濃縮,加入輔料,如飴糖、蜂蜜、阿膠、鹿角膠等收膏,形成稠厚的糊狀補膏,以達到補養身體、調理疾病和祛病延年的療效。

俗話說:“月膏進補,春至體壯可打虎,秋燥時節必無苦,夏日無風也可過。”自古以來,膏方就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以其適應證廣、療效顯著和服用方便深受患者的歡迎。

張鏡人教授善用膏方調治慢性疾病。他認為,對於急症、重病,中醫自然需用方藥、針灸等各種方法治療,對於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復期的調養,則比較適合使用膏方。

在膏方配製上,張老主張“調補兼施,寓治於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