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飛奔下關稟報。尹喜聞報大喜,迎接在牛車數丈前,跪拜道:“關令尹喜叩見聖人!”
老子有意試其神智,故意說道:“吾乃一介貧賤老翁,如此非常之禮,不知有何見教?”
尹喜道:“請大聖人暫留神駕,到關中小住,指點修行之道。”
老子說:“老夫家居關東,田在關西,今往田中取點柴禾,怎麼會是聖人呢?”
尹喜道:“尹喜早得神明示象,已掃路焚香、沐浴淨身,在此恭候多日,誠望聖人賜教。”
老子笑道:“你說的聖人是古先生,此人善修施教,有綿綿永存之術,老夫正欲西去求教,還望大人放行。”
尹喜再拜道:“今視聖人真姿超絕,望聖人略為尹喜指路,尹喜感恩不盡。”
老子道:“汝何以知道老夫是神仙?”
尹喜道:“尹喜好觀天文,略知變化。今月之初,和風立至,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紫氣浩蕩,滾滾如龍,長達三萬裡,知來者至聖至尊絕非一般之神;而紫氣之首有白雲繚繞,聖人當為白髮,是老翁之狀;紫氣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牽,聖人必乘青牛之車來也。”
老子數試尹喜之後,見其態度誠懇,所言真切,確是可度之才,便怡然含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知汝,當得度汝也。”
尹喜聞言大喜,叩頭問道:“敢問大聖人姓名?”
老子道:“吾姓字渺渺,無世不出,本人現在姓李,字伯陽,號老聃。”
尹喜焚香叩首,行拜師大禮,做了老子的入室弟子。
老子在函谷關住下後,見尹喜心慈人善,氣質純清,於是融靜修、服藥、畫符之效為一體,取其精華而為尹喜著書,名為《道德經》。
《道德經》寫成後,老子對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研習不止,苦修不懈,終有所成!”
言罷,老子飄然而去。
老子去後,尹喜辭去關令之職,終日在樓觀之上修習,初時不甚明瞭,誦之口熟,漸漸品出其中妙蘊。
後終於悟出真諦,修成大道,成為文始先生無上真人。
尹喜在昇天之前,來到老子故里,並把自己的軀體留在這裡,讓自己的忠魂永遠守護恩師的家門,以報答五千至言教誨之恩。
崇山峻嶺,綿延起伏,象一條巨龍盤踞在西北大地,這就是“萬里終南山”。
在這鬱鬱蔥蔥,綿延不斷的崇山之中,在周至縣的一處山麓修著一區草樓別墅,這就是周大夫關令尹喜“隱德修行”之所。
樓觀臺的青牛柏,即是老君到草樓觀系他青牛的柏樹。
因老君還要西行,告喜曰:“你好好修道‘予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
尹喜將此話牢牢地記在心中,千日後果於青羊之肆再會老君。
這就是“紫氣東來”的故事。
後人因之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
尹喜十分思念老子,常常登關西望,希望再看到那位白髮老者騎牛而歸,然而一次次他都落了空。
後來,他便在關前修建了一座高大宏偉的“望氣臺”,或晨曦初露,或晚霞夕照,他常常登上“望氣臺”,默默背誦《道德經》,以寄託他對老子的無限思念之情。
此後,人們便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
如杜甫就曾寫有“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的詩句。
從時間上看,老子西出的應是古函谷關。
他出關後哪裡去了?
有一種很有趣的說法,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