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2頁

?」潘季馴問道。

蘇昊反問道:「潘公,淮安府連續兩年大澇,還能剩下多少良田?」

潘季馴一下子就啞了,這兩年的水災,他是看在眼裡的。洪水一來,多少良田都毀於一旦,這個損失,比蘇昊說的給黃河另開一條河道,要大得多。人的思維就有這樣的定式,總覺得災害帶來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而人為地佔用農田,就是大逆不道。

蘇昊提出的方案,屬於破罐子破摔的思路,或者叫作兩害相權取其輕。按照這個方案,每30年人為地製造一次黃河改道,起碼可以保證30年的平安,其實還真是一個不斷的想法。

其實,在明代之前的那些戰亂年間,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能夠治理河道,黃河就是透過不定期的改道來解決河床不斷升高的問題的。每改道一次,黃河就可以馴服若干年,待到河床重新淤積到高於周圍田地時,就再次改道,相當於系統清零。

明朝政府治理黃河的時候,不敢用這樣的方法,是因為黃河兩岸的田地都是有主的,一個政府不能隨便讓黃河改道去淹沒這些有主的田地。但事到如今,黃河下游的淮安境內已是水患頻發,再去堅持什麼不佔用農田的教條,實在是太無必要了。

「依你之見,我們是不是應當現在就放棄這條河道,另闢新河?」潘季馴問道。

蘇昊搖搖頭,說道:「現在黃河河道還不算太高,等上10年再闢新河改道也不遲。下官的意思,是不必再用束水沖沙的方略,任憑河道升高就是。如果放棄了束水沖沙,我們就不需要再加高高家堰,這樣上游的泗州和鳳陽也就不會受水患之苦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