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
因此,賤是貴的根本,低下是高上的根基。所以候王用“孤”、“寡”、“不穀”這些人們看來很低下的稱呼來稱呼自己,以示謙虛,這難道不是以賤為本嗎?不是嗎?
故致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至高無上的榮譽就會毀掉自己,就會失掉榮譽。不要追求像美玉一樣光彩耀人;而要像石頭那樣樸實無華,不在人前張揚。
筆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裡用“物極必反”的辯證法觀點,闡述了“致譽無譽”“樂極生悲”中國人重要的道德觀。就是弘揚“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美德。正是因為中國人有這種道德觀,所以中國人總是體現出謙虛、低調、不露鋒芒。
戰國時期,齊威王是個喜歡徹夜飲酒的君王,有一年楚軍進攻齊國,他連忙派自己信得過的使節淳于髡去趙國求救。淳于髡果然不辜負齊王重託,到了趙國就請來了10萬大軍,嚇退了楚軍。當然,齊威王十分高興,立刻擺設酒宴請淳于髡喝酒慶賀。齊王高興地問淳于髡:“先生你要喝多少酒才會醉?”淳于髡一看這架勢,知道齊王又要徹夜喝酒,必定要一醉方休。 他想了想回答道:“我喝一斗酒也醉,喝一石酒也醉。”齊王不解其意,淳于髡解釋自己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況下酒量會變化:“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喝酒到了極點,就會酒醉而亂了禮節;人如果快樂到了極點,就可能要發生悲傷之事(此句原文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所以,我看做任何事都是一樣,超過了一定限度,則會走向反面了。” 這一席話說得齊威王心服口服,當即痛快爽朗地表示接受淳于髡的勸告,今後不再徹夜飲酒作樂,改掉可能走向自己反面的惡習。就這樣,“樂極生悲”這成語由此而來。
在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而戰鬥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極其艱鉅的任務。毛主席同志的建黨學說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特別著重於從思想上建設黨,提出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他指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他針對歷史上黨內鬥爭中存在過的“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左”傾錯誤,提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強調在黨內鬥爭中要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目的。他創造了在全黨透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建國前夕和建國以後,鑑於我們黨成為領導全國政權的黨,毛主席同志多次提出: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
致譽無譽的韓信
致譽無譽的韓信
老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榮譽達到極限的時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過程,必然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定要回避榮譽達到極限。要追求榮譽,但不要過分,要適可而止。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成語是千百年來人們對韓信的軍事才能的頌揚。但是,韓信是軍事上的天才,在政治上卻很幼稚。
韓信平定齊國,卻以齊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為由,遣使修書請求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
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急需救援,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