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特色文化元素,建設火龍坪古鎮。”
譚逢國的三點補充完畢後,王軍接著也說道:“吳總,我們火龍坪的旅遊資源秉賦高,優良,但就是因為各方面的因素還‘養在深閨’之中!”
之後,陳治地、譚太清也作了一些補充,特別是譚太清的發言引起了吳總的興趣,譚太清說道:“我們火龍坪的民間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比例酒文化就是一個顯著特性,有獨具特色、異彩紛呈的祝酒辭,其內容生動活潑,語言詼諧幽默,富有濃郁的土家氣息,描繪出山地兒女悠久綿長、神奇絢麗的生活畫卷,展現出了山裡人熱情好客,率真淳樸的風範。”(未完待續。)
第二六八章 逆反心理(二)
譚太清見吳總興趣很高,接著還唱了一首祝酒辭:“稀客稀客遠道來,沒有什麼好招待。心到神知就算數,只有好酒無好菜。俗話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喝起來。杯杯淡酒高舉起,喝個眉笑眼也開。”
這樣一來,座談會的氣氛便活躍起來,吳總問道:“火龍坪還有哪些特色?”
譚太清說道:“山歌民歌就不說了,有幹龍船,板凳龍,草把龍,龍燈龍舞,彩龍船;還有薅草鑼鼓、栽秧歌、哭嫁歌、撒爾嗬、地盤子等多得很,特別是土家族,他們的民族特性不一樣,逢喜事則哭,如唱哭嫁歌,逢喪事必歌必舞,如人死後要唱孝歌,跳撒爾嗬舞等!”
“哭嫁歌?”吳總對別的好象不感興趣,卻對哭嫁歌有了興致:“姑娘出嫁要唱哭嫁歌?”
“是的,吳總,那哭嫁歌是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裡唱的,按照習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個月,直哭得聲音嘶啞仍不停哭。”譚太清說道。
“那都哭唱些什麼內容?”吳總又問道。
“哦,很多的,有‘女哭娘’、‘娘哭女’、‘妹哭姐’、‘姐哭妹’、‘妹哭嫂’、‘嫂哭妹’、‘哭祖宗’、‘哭姑婆’、‘哭婆媽’、‘哭陪客’、‘哭十姐妹’、‘哭媒人’、‘哭席’、‘哭花’、‘哭苦情’、‘哭撒筷’、‘哭打傘’、‘哭包露水帕’、‘哭穿露水衣’、‘哭穿露水鞋’、‘哭出門’、‘哭上轎’等……土家族姑娘的‘哭嫁’,透過‘哭唱’塑造了一個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土家族姑娘的形象,因此,土家族哭嫁歌是用哭聲譜成的,是用淚水“煮熟”的。吳總,我不會哭也不會唱,我給你念一段詞聽一聽:天上星多月不明,爹孃為我費苦心,勤耕苦種費盡心,孃的恩情說不完,一教女兒學煮飯,二教女兒學結麻,三教女兒學背柴,四教女兒學挑花,五教女兒學寫字,你把女兒養成人,你把女兒白抱了,你把女兒白背了。這段歌詞表現了母親千辛萬苦把女兒養大成人而女兒無法報答、又傷心又慚愧的感情。土家姑娘在出嫁前,哭得越狠,越會哭,就表明越孝順父母。”看來譚太清對土家族的婚嫁文化有些鑽研。
“譚鎮長,那哭媒人是怎麼哭的?”吳總又問道。
“吳總,哭媒人主要是罵,比如‘你男家吃女家走,男家講女長得好,女家吹男乖又巧’,‘你騙我到公婆家,變成人家牛和馬,人家動手就來打,打了罵了不解恨。’此外,還有對父母為錢勢所動,不顧女兒幸福的埋怨:‘背時媒人的話啊,像蜜糖甜壞了你們的心,像黑布矇住了你們的眼睛,糊糊塗塗定下冤家親;鐵心腸的爹啊,鐵心腸的娘啊,你逼著活人跳進了死人坑’,‘六月太陽曬不死,三姊四妹賽死人,你們真是狠心呀,硬把生女趕出門。’”譚太清又說道。
吳總聽了笑著說道:“幸好昨天我沒有當成媒人!”吳總說這話時,看了看田理麥和蔣雯雯。
田理麥知道吳總是說他和蔣雯雯,他不耐煩地看了看吳總。
蔣雯雯生怕田理麥一時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