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貧寒的他,耗費半生,終於走到現在這一步。而轉瞬之間,他就從人生的頂峰跌到了谷底。當他落難之時,有人虛情假意,有人幸災樂禍,還有人落井下石。如果他兵敗被殺,毫無疑問,會有一大群人撲上去瓜分他的一切,再也不會有人記得他的存在。
他做了決定,如果能夠僥倖脫離此難,他一定會明哲保身,低調行事,再也不過問朝中之事。
而此時,他的對手正在盡情地享受著這次高調進京帶來的巨大滿足。
2.不見人煙空見花
把李茂貞死死困在鳳翔的朱溫正享受著關中平原上早早到來的春天。他帶著大軍在鳳翔以東,長安以西的廣闊地區四處遊蕩,收集錢糧,接受投降,擴大勢力,忙得不亦樂乎。
急於脫困的李茂貞又想了個辦法。他和韓全誨一起偽造了一封天子詔書,以皇帝名義要求朱溫撤軍。對這樣的伎倆,朱溫一看便知。他把詔書遍示眾將和各位大臣,笑道:&ldo;大家看看,這就是李茂貞與韓全誨偽造的詔書,企圖誘我撤軍,真是可笑之極。&rdo;李茂貞、韓全誨妙計泡湯,又多了一條偽造詔書的罪名。
李茂貞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脅迫可憐的唐昭宗修書一封,要求朱溫跟鳳翔和解,還表示願意賜給朱溫李姓,讓他和李茂貞結為兄弟。對這個可笑的建議,朱溫想也沒想就拒絕了。
李茂貞很急,皇帝很急,朝中大臣們也很急。但他不著急。現在時間站在他這一邊。既然已經進入關中,就要把這裡的油水榨乾了再說。
但急速發展的河東局勢卻不得不讓他關注。
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河東將領李嗣昭、周德威終於在平陽擊敗梁軍,接著出兵陰地關,進攻慈州(今山西吉縣)、隰州(今山西隰縣)。梁軍在河東構建的橋頭堡全線動搖。
接到河東告急的戰報,朱溫不得不率軍北上救援。
李嗣昭、周德威都是河東名將,用兵迅急如風,晉軍很快攻下慈、隰二州,進逼晉州(山西臨汾市)、絳州(今山西新絳縣)。
而此時,朱溫的主力才剛剛到達河中。
面對晉軍猛烈的攻勢,朱溫立即做出決斷。他讓氏叔琮領兵嚴守晉州,又命朱友寧率精兵數萬搶先趕往晉州支援。
朱友寧是朱溫的二哥朱存的長子。當年朱存和朱溫一起從軍,結果在嶺南一帶的作戰中身亡,留下了兩個兒子:朱友寧和朱友倫。朱存的戰死是朱溫一生引以為痛之事,對這兩個侄兒,自然是關愛有加,待之如親生兒子一般。
和做事急躁魯莽的父親不同,由於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朱友寧風度翩翩,修養極好,喜怒不形於色。可能是耳濡目染的原因,雖然他長相文雅,但卻自小喜好軍事,很快就顯示出軍事將領的天賦和才能,帶兵打仗甚有章法。對這個侄兒,朱溫早已有心委以重任。
朱溫相信,一心想雪洗兵敗恥辱的氏叔琮配上智勇雙全的朱友寧,應該能擋住氣勢洶洶的李嗣昭。
晉軍進攻速度很快,朱友寧的軍隊還沒到晉州,晉軍前鋒已至襄陵,距離晉州城只有不到一天的行程。
氏叔琮憋了一肚子氣。一年前,他在太原城下很窩囊地被李嗣昭擊敗,讓梁軍的六路圍攻化為泡影。要不是朱溫突然法外開恩,自己恐怕已做了刀下之鬼。他現在體會到什麼叫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氏叔琮決心,一定要打勝這一仗,挽回自己徵戰半生才得來的那點名望。
不過決心歸決心,還得有實力才行。現在他身邊只有萬餘人,要與李嗣昭、周德威五、六萬河東精兵一較高下肯定是死路一條。
時間。氏叔琮想,只要爭取到足夠的時間,等鄰近各州的梁軍到來,再加上正趕來的朱友寧,那時候再擊敗晉軍就不是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