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量子糾纏態的這種特性,量子通訊技術的力量就應運而生,理論上來說,量子通訊技術可以無視距離,不管是在多遙遠的距離,量子通訊技術都可以實現實時通訊,不會出現任何的延遲。
無論距離的通訊技術,這絕對是宇宙航行、星際殖民所必須掌握的技術,不管在多遙遠的距離,都能夠隨時隨地的保持聯絡,不會說因為距離太過遙遠而出現通訊延遲。
除了無視距離隨時聯絡的特定,量子通訊技術還有其它幾個特性也是讓科學家們讚不絕口,其中一個就是安全性。
傳統通訊技術和量子通訊相比,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安全性方面,量子通訊絕不會「洩密」,其一體現在量子加密的金鑰是隨機的,即使被竊取者截獲,也無法得到正確的金鑰,因此無法破解資訊。
其二,分別在通訊雙方手中具有糾纏態的2個粒子,其中一個粒子的量子態發生變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態就會隨之立刻變化,並且根據量子理論,宏觀的任何觀察和幹擾,都會立刻改變數子態,引起其坍塌,因此竊取者由於幹擾而得到的資訊已經破壞,並非原有資訊。
還有就是量子通訊非常的高效,被傳輸的未知量子態在被測量之前會處於糾纏態,即同時代表多個狀態,例如一個量子態可以同時表示0和1兩個數字,7個這樣的量子態就可以同時表示128個狀態或128個數字,即0127。光量子通訊的這樣一次傳輸,就相當於傳統通訊方式的128次,可以想像如果傳輸頻寬是64位或者更高,那麼效率之差將是何等的驚人。
當然很多也許無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可以用「薛丁格貓」來幫助理解:當把一隻貓放到一個放有毒物的盒子中,然後將盒子蓋上,過了一會問這個貓現在是死了,還是活著呢?
量子物理學的答案是:它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有人會說,開啟盒子看一下不就知道了,是的,開啟盒子貓是死是活確實就會知道,但是按量子物理的解釋:這種死或者活著的狀態是人為觀察的結果,也就是人的宏觀幹擾使得貓變成了死的或者活的了,並不是盒子蓋著時的真實狀態,同樣,微觀粒子在不被「幹擾」之前就一直處於「死」和「活」兩種狀態的疊加,也可以說是它既是「0」也是「1」,所以量子通訊技術在安全性方面的保證就非常的可靠。
因為量子糾纏的這種特性,即便是你截獲了資訊,可是因為糾纏的特性,人為宏觀的去破解資訊的時候,都會立刻改變數子態,引起其坍塌,因此竊取者由於幹擾而得到的資訊已經破壞,並非原有的資訊了。
量子通訊技術的實時性、安全性、高效性的三大特點,任何一個都是傳統通訊技術所不具備的。
第266章 臨門一腳
說到量子通訊,也許很多人會說這量子通訊技術地球上的科學家很早就已經研究出來了,這項技術追根溯源其實還可以追溯到人類歷史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過一個「幽靈」——量子糾纏的實證。
到了1982年的時候,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所帶領的研究小組首次證實了微觀粒子「量子糾纏」現象的存在。
在到了1993年的時候,科學家貝內特提出了量子通訊的概念,量子通訊是由量子態攜帶資訊的通訊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糾纏原理實現保密通訊過程。量子通訊概念的提出,使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效益開始真正發揮其真正的威力。
到了1997年在奧地利留學的華夏青年學者潘建偉與荷蘭學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實現了未知量子態的遠端傳輸。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實驗上成功地將一個量子態從甲地的光子傳送到乙地的光子上。實驗中傳輸的只是表達量子資訊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