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如果阿斗真的是白痴,那諸葛亮這樣說不是有影射、挖苦之嫌?因此,阿斗應該不會是個白痴,最起碼也算智力正常,諸葛亮不是一個阿諛承迎的大臣,雖然不排除諸葛亮有故意維護他、誇大他的成分在,但是他也絕對不會太駑鈍才是。
而且,阿斗17歲繼位,在位41年,除了前面11年有諸葛亮幫忙外,在諸葛亮死後,蜀漢還維持了近30年的統治。甚至在蔣琬死後,劉禪更進一步“自攝國事”。任官封爵,要劉禪同意;人事任免,要劉禪同意;出兵征討,要劉禪同意,幾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劉禪同意。劉禪總統一切,直接掌管蜀漢政權達19年之久。
這一系列舉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嗎?劉禪還是是三國時期所有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自古皇帝多短命,即使在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超過40年的也不多,何況處於他那種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
以西蜀一隅之地,內無良臣名將,外有強敵虎視眈眈,還能維持近30年,這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一個白痴君主所能做得到的吧。
蜀漢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
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
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上廁所時對他說:“陛下,下次如司馬昭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著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學了一遍。
司馬昭聽了,說道:“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
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
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而這就是樂不思蜀一典故的來歷。
看看,多麼機智的回答啊!阿斗以一言而免死,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都能騙得過,那是多高的境界啊。孫臏、勾踐都需要吃屎裝瘋才能儲存自己,阿斗和他們的水平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劉厚吃完一袋泡麵後,發現飢餓感雖然有所緩解,但是顯然還是不夠填飽肚子。於是,他起來又去櫥櫃裡找找,發現家裡已經沒有了存貨。
聖人說,飢餓是第一驅動力。無奈,劉厚在飢餓的驅動下,打算連夜出門,到街口的24小時便利店再買2包泡麵回來吃。
走在冷清的街頭,劉厚還滿腦子是阿斗。“哼,說我是阿斗,阿斗你以為是那麼好做啊,我真能做阿斗,我就燒高香了。”
他憤憤地想,“17歲年紀輕輕就做皇帝,一共做了42年皇帝,享盡榮華富貴,而且前有諸葛亮,後有蔣琬幫忙處理朝政,自己不用操心國事,整天吃喝玩樂過42年,這樣的好日子去哪裡找。到老了老了,退休了,還有司馬昭這個冤大頭給舒舒服服地養著,享年65歲。”
65歲的壽命,在現代雖然算不了什麼,但是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尤其是平均壽命只有20來歲的三國時代,那已經算相當長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