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
(未完待續)
第1036章 有關國號的問題
特務機關這把雙刃劍,在用不好的時候,甚至,只會傷害到自己。好像明朝的廠衛機構,本來是肩負有對外偵察的職能的。但是,實際上,廠衛已經成為單純的對內鎮壓的工具,對外的職能,都已經完全喪失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這樣的機構,不要也罷。
或許,在自己做皇帝的時候,應該是能夠掌控大局的。可是,到了自己的兒子這一代,那就不好說了。張準並不認為,自己的兒子,會比自己更加的出色。就算自己殫精竭慮的去教導他,他也不可能擁有四百年的全部學識。
以後的子子孫孫,就更加不用說了。
要是掌權者,都過分的依賴特務機關,那就要成為比明朝還要黑暗的朝代了。這樣黑暗的朝代,肯定是很短命的。後世的事實充分表明,對民眾的壓迫也是厲害,民眾的反抗越是厲害。最終,憤怒的民眾,還是會起來,推翻獨裁者的統治。
有偉大的哲學家曾經這樣比喻。獨裁者,就好像是一艘華麗宏偉的大船,航行起來的時候,霸氣凜然。一切順利的時候,沒有人是它的對手。它可以碾碎一切的對手。但是,一旦遭遇暴風雨沉沒,就再也沒有浮起來的機會了。
民主社會,就好像是竹筏,沉沒的機會很小。即使沉沒了,也會很快浮起來。但是,站在竹筏上的人,雙腳始終都要浸泡在水裡。想要好像大船那樣舒服,是絕對不可能的。
為了新帝國以後的發展道路相對平穩,張準決定在大船和竹筏之間,儘可能的取得一點平衡。完全的民主,那是不可能的。要他將手中的權力,全部放棄,不現實。估計他就算真的放棄了,別人也不敢接收。弄不好,還以為這是張準針對自己的火坑暱。
取得平衡的根本之道,就是讓出部分的皇權。比如說,審判權。比如說,財政權。審判權,張準已經讓出去了。讓出財政權,就是不再搞內帑了。國家的收入,都全部進入國庫。
皇帝自己的小金庫,數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皇帝沒有私人的錢財了,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大量的裁撇後宮了。什麼三幹宮女,什麼十萬太監,這些都是不可能繼續存在了。或許,張準身邊的每個夫人,可以有一兩個的侍女。不過,所有的數量加起來,肯定不能超過一百人。
紫禁城那麼大的地方,張準也住不起了。
每年紫禁城的維護費用,估計就要好幾萬兩白銀。這樣的支出,張準估計是不願意的。看來,紫禁城是準備改成公園,向民眾收費開放了。至於張準自己的住所,只要有衡王府大小就足夠了。
讓出財政權的一個很大的焦點,就是加稅的權力。以前,只要皇帝喜歡,就可以隨意的加稅。三餉之類的,就是胡亂收取的。想怎麼加就怎麼加,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現在,當然不能這樣做了。現在,加稅必須獲得內閣大部分成員的批准。如果內閣不批准,哪怕是皇帝,都沒有辦法加稅。而且,這個內閣,在性質上,也有了某些改變,對皇權有更大的約束作用。
明朝的內閣,是在六部九卿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更多的是行政執行機構,主要是執行皇帝的命令。在對皇權的監督方面,主要是看個人。如果內閣首輔個人勢力比較強,恰好皇帝又比較弱小的時候,才有監督的可能。好像張居正所處的環境。在一般的情況下,監督皇權,只是美好的幻想罷了。
皇帝不滿內閣的時候,完全可以透過各種各樣的辦法,將討厭的人踢開,換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來做。這樣一來,所謂的監督,更是一紙空文了。內閣首輔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起見,輕易是不會和皇帝對著幹的。沒好處的事情,誰願意去幹啊?
現在,經過改變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