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範圍內盛行起來,迅速運用到大工業生產中去。
自美國人後,德國人於1956年、日本人於1958年都研發出了自己第一臺數控機床,並且出臺大量的優惠政策,引導資金、技術人員加入數控機床的研發工作中去。
至蕭太一重生的80年代,在數控機床行業,德日美三分天下,基本佔領了全球數控機床市場。其中美國人的機床特別注重新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在高效能數控機床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而德國人數控機床秉承德國人嚴謹的風格,質量、效能精益求精、先進實用;日本數控機床主要以中低檔為主,戰略上主要採用價格戰略,外形美觀,但質量相對德、美產品有所差距,但因其價格低,價效比高,所以市場份額不低,尤其是在中低檔機床方面。
至於中國,由於建國以來執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政治上也一直動盪不安,在電子技術、電腦技術方面基本自閉於世界,國內跟本就沒有什麼數控機床的概念,當時以瀋陽機床廠、雲南機床廠為代表的國內兩大機床廠,所生產的產品都是傳統的非智慧化機床。國內對數控機床的引進也較少。
說實話,大江摩托車廠引進的這套摩托車減震器生產技術與裝置,雖然在技術方面,老美坑了大江摩托車廠一把,但在裝置上,老美可沒坑人,就憑有這一臺數控加工機床就沒虧。
這老美的數控機床質量那是沒得話說的,但與小日本、德國人的產品相比,他有個最大的特點:使用的電子技術與電腦技術較多,對控制檯的操作較複雜。
在80年代中期的中國大陸,別說操作電腦了,很多人連什麼是電腦都沒聽說過。更別說那時的電腦是以dos為基礎的作業系統,沒受過專門訓練的人,不說程式設計了,連操作都無法入門。
還有個難度也那擺著,那時的作業系統都是英文,基於此的相關裝置作業系統也都是英文。要想把這裝置操作起來,就要求既要懂英文、還有懂電腦與裝置,缺一不可。這樣的複合性人才在那個時代,在整個中國大陸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幾個,用一句話時髦的話來說,這是稀缺性人才
大江摩托車廠也不是傻子,也花過大價錢找人想把這臺裝置開起來。但請來的人要麼懂英語不懂電腦、或者懂英語也懂電腦,但不卻懂裝置,所以最後怎麼都沒轍,只好將一臺高精度數控機床放在那裡當擺設,自已用傳統的手工機床進行氣缸加工,導致精度缺失、密封效能不好,減震器腔中的液壓油跑冒漏滴現象較為嚴重。
在吃早餐及去減震器廠的路上,包玉剛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告訴了蕭太一,也讓蕭太一對這事有了個基本的瞭解。聽得包玉剛如此說,蕭太一興趣就更濃了,催著包玉剛趕快用完早餐,二人就急衝衝向減震器廠走去。
按著蕭太一的想法,在他將減震器廠租賃下來後,對關鍵工序裝置,本來就準備自己動手進行改造,將其改造成數控裝置,以提供加工精度、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沒想還能撿個漏,有這麼個現成的氣缸數控加工機床,只要能開動起來,現在影響產品質量的瓶頸問題就能解決了。
對這臺氣缸數控加工機床,雖然不能用,但減震器廠的工人可老愛護了,定期維護、該上機油的上機油,在不維護期間都是用白塑膠布密封的好好的。要不說,那個時代的中國工人是非常有素養的一代人。但由於所處的環境、制度的約束,那一代的工人卻是最悲狀一代,在還有個六七年的時間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將下崗、失業,而這批人員這個時候往往才40來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
包玉剛小心的揭去裝置上密閉的白塑膠布,邊上的蕭太一隨著裝置的露面,眼睛也越來越亮了。
看起來,裝置保養的非常好,雖然購進已四年多了,但裝置光滑無塵,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