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實,羅雲衝給兵工廠下了更多的訂單,獲得足夠的燃燒彈才是確保轟炸能夠持續進行的最佳保證。
白天轟炸的效果也得到了證實,雖然損失大了一點,但是羅雲衝並沒有因此而立即改為夜間轟炸。他在拿到了轟炸的評估報告之後就讓參謀著手組織下一次轟炸,準確的說,是下一階段的轟炸。
這時候,羅雲衝用上了在對付口木時的辦法,即先列出轟炸目標的清單,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轟炸行動。這樣,就不需要針對每次轟炸進行單獨的策劃,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比如天氣變化,轟炸機部隊的出動能力,彈藥與燃料的準備情況等等來陸續轟炸清單上的所有目標,靈活安排轟炸行動。
這也是戰略轟炸走入正軌的重大標誌,如果針對每次轟炸行動都做單獨策劃的話,那麼羅雲衝就要把他的戰略轟炸機司令部的規模擴大好幾倍,多安排幾百個參謀軍官,而他是不可能同時指揮這麼多的參謀軍官的,也就只能按批次的安排轟炸行動。幹這套,羅雲衝是行家裡手,做起來輕車熟路了。當時,也恐怕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比他做得更好!
第二十四章 死亡名單
為了不讓飛行員,地勤人員,還有那十幾萬負責運送彈藥燃料的後勤保障人員閒下來,更為了讓大量運載著彈藥燃料的船隻能夠儘快卸下貨物,回去運送下一批物資,並且騰出港口裡的泊位,以接收其他的船隻,在十三日與十五日,羅雲衝又組織了兩次轟炸行動。
在十三日遭到轟炸的是里士滿與傑克遜維爾。540架“鵬”式轟炸機在18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在里士滿上空投下了4300噸燃燒彈,徹底摧毀了城區,超過5萬市民被燒死,10餘萬人被燒傷,30多萬市民成為了戰爭難民。770架“狼鳩”式轟炸機在25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在傑克遜維爾上空投下了2300噸燃燒彈,摧毀了該市三分之二的城區,3萬餘市民被燒死,燒傷者超過了8萬,20多萬人無家可歸。而這兩次轟炸行動的戰損率都控制在了2%以下,是十一月中旬損失率最低的了。
十五日,在大巴哈馬島上的機場投入使用後,轟炸範圍擴大到了美國的中東部地區。這天500架“鵬”式轟炸機在納什維爾投下了4000噸燃燒彈,摧毀了三分之一的城區,導致8萬以上的市民死亡,25萬被燒傷,數十萬市民流亡他鄉。塔拉哈西也遭到了720架“狼鳩”的轟炸,在2200噸燃燒彈的打擊下,該市三分之二的城區被摧毀,4萬多市民死亡,傷者近10萬,超過20萬人無家可歸。這天的轟炸損失率超過了3%,主要是長途奔襲納什維爾的“鵬”式機群先後遭到了美軍戰鬥機六次集中攔截,23架轟炸機被擊落,還有30多架護航戰鬥機被擊落。
當時,兩天一次的轟炸行動也是後勤保障能力的極限承受能力。主要的問題還是從港口向機場運送物資的手段單一,特別是燃料的運送方式效率太低了。雖然羅雲衝已經正式批准修建從聖地亞哥港到部署有轟炸機的八個機場的輸油管道,而且是直接動用預製件修建,以縮短施工時間,但是也至少要到29年初,才能夠用輸油管向機場輸送燃料,而在此之前,還是得依靠卡車與油罐車。
這幾天內,羅雲衝的主要工作是擬定打擊目標。確定打擊目標的方法與當初轟炸口木的時候一樣,按照目標的重要性,分成了不同的優先等級。而這次,重點不是工廠,而是城市,即哪座城市更有轟炸價值,以及預先評估轟炸的風險性與可行性,然後對其進行排序,只要天氣情況允許,那就對其進行大規模的集中轟炸,爭取在一到三次轟炸之後徹底摧毀目標,也就是一座城市!
對美國人來說,這絕對是一份“死亡名單”。直到現在,這份轟炸名單還儲存在帝國的戰爭博物館裡,從上面的那些城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當時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