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嗎,安靜有許多種形式。兩個噪音之間會出現暫時的安靜;兩句話之間會出現沉默;另外有一種寂靜則是可以被誘發出來的;你還可以透過操控和修煉製造出空境。上述的一切都屬於一種呆板而貧乏的空。它們並不是真的空寂。它們只是思想為了達到空寂而製造出的產物,因此它們仍舊侷限在思想的範圍之內。

點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徹

思想的侷限(二)

心如何才能在沒有動機之下止念?如果它有動機,就仍然是思想的運作。你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我其實很替你高興,因為這件事需要極大的誠實度才能弄清楚。若想弄清楚那個屬於不同次元的東西是否存在,你就必須非常誠實,其中不能有任何自欺,不能有任何欲求。心只要一生起追尋此種境界的欲求,它就會開始捏造發明,於是就會陷入幻覺和靈視之中。而這類的靈視經驗,都是過往知識的投射,因此不論它有多麼迷人,多麼令你興奮,多麼偉大,都只不過是歷史的產物罷了。

如果這一切你都明白了,不是字面上而是真的明白了,接下來的問題則是:意識的內容能不能完全空掉?

我們日常意識的整個內容,包括了無意識以及顯意識兩種層面:裡面盡是它所累積的思想,那些透過傳統、文化、掙扎、痛苦、自欺而累積下來的思想。這整個內容便是我的意識以及你的意識。若想發現是否有一個屬於不同次元的東西,就必須非常誠實才行。但缺少了這些內容,意識又會變成什麼呢?然而我只能就內容來認識我的意識?譬如我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共產主義分子、藝術家、科學家、哲人等等。我執著於我的房子、我的妻子、我的朋友或是經由百千萬年的歷史累積下來的結論、記憶或印象。這些內容便是我的意識或你的意識,而意識又是時間、度量、比較、衡量、論斷的活動。意識的領域之內充斥著我的各種思想,包括意識與無意識在內。任何一種思維活動,都在意識的範疇之內。因此意識之內的空間是相當有限的。

如果我們共同認清了這一點,那將會是你的認識,而不是我的。擺脫了所有的指導者,所有的教誨,你的心才能真的學習。因此,一旦有了足夠的能量,你就會有十足的熱情去探索真相了。可是如果你跟隨某人,一定會喪失自己的能量。

陷入時間感的意識,其中的空間是非常狹小的。你雖然可以透過想象,透過各種方法、各種擴張意識的技巧或更精緻的思考來拓展它的空間,但是它仍然束縛在意識有限的範疇之內。任何一種想要超越它自己的思維活動,仍舊在這個範疇之內。譬如你利用迷幻藥來擴張意識,其結果仍然是在意識領域之內的一種思維活動。雖然你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它,其實你仍然在它的領域之內,因為那個境界只不過是一種概念罷了,除此之外,你也許還會經驗到更深的意識。因此你認清了它整個的內容,也就是“我”或自我,亦即所謂的個人性。只要是在這個意識範疇之內的經驗,無論擴張到什麼程度,永遠都在時空的範圍之內。因此,若想有意識地努力超越這個範疇,一定會招來幻覺。努力追尋真理是相當荒謬的事。由某位宗師指導你修行來達到開悟,但不去理解意識所有的內容,並將其空掉,這種做法就像是以盲導盲。

心即是它所有的內容。腦子則是過往的歷史,思想都是從這些歷史中產生出來的。思想永遠是不自由、不新穎的。於是下面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這整個意識的內容要如何空掉?但不能透過任何方法,因為你只要一運用別人教給你的方法,或是發明出自己的方法,你的心就會變得機械化,如此一來,它就被困在時空之中了。心能不能看見自己的侷限,而憑著這份對自己的侷限的覺察,能不能將侷限打破?它能不能不去問該如何空掉心念,而是去徹底認清意識的整個內容,並且覺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