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注的智商早慧現象,天才少年,英才教育,他從學場狀元們的命運意識到,自己提出的領軍人物培養計劃,還是沒有脫離注重智育這個窠臼。對學生在道德方面表現出的早慧早悟缺乏敏感,應對不力。何校長的思考漸漸集中到素質教育。素質具有時代內涵,他設想讓古人看到今日的人間景象會如何應對,今人放到古人的環境中又會有何作為。今古所對應的環境固然不同,作為人總有相通共同之處,作為今人要傳承發揚古人的優秀遺產,又應該有所創新,超越古人,古人有知也會欣慰。素質教育,其實是知識的內化,知識人格化,變成人的內在氣質、能力、本領、才華,閃耀放射出人格魅力。可當我們的學生們真正表現出高素質時,現行教育體制下所做出的反應又實在令人堪憂。

何校長看到阿輝能夠仔細研究狀元們的經驗,給同學們輔導如何應對考試,有多少校長會從教育角度進行這樣的反思。幾乎所有的中學,給老師的任務是很明確的,就是竭盡全力保障學生的升學率。升學應試,幾乎成了中學唯一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學校所有工作中的貫穿一切的重點與核心。學校對老師工作的評價體系,也是以班級的考試成績為最重要的依據。所謂的名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最被廣泛認可的標誌就是他們學生中考或高考優良考試成績的記錄。老師們的任務明確而硬性,就是讓孩子們在每個學期每個階段的學科考試考出好成績,班級總分,平均分,高分率,優秀率,及格率等等指標都要評比。學校就像一座製造分數的工廠。教師就是流水線上的操作員。老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盯著分數,圍繞著分數運轉著,製造出一個個帶有分數印記的格式化製品。可是,學生畢竟不是機器。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人。正常的孩子,哪一個不是天真爛漫,對世界充滿好奇和幻想的人?一般的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不想學習的,學習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問題是,我們老師不想了解他們的想法,不關心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所在,不善於把他們的興趣引導到我們要教授的學科知識上。我們當老師和家長的。並不真正關心孩子們的想法和興趣,不是考慮怎樣去滿足孩子們的天性,我們考慮的只有我們的任務:把教科書上的知識給學生灌下去。分數至上,成績第一。老師們似乎都這麼認為,你學生呆在我的班級裡一天。你就得給我製造考試成績;一旦你畢業出了校門,哪怕你對這門知識恨之入骨,哪怕你一把火燒了這本書,哪怕你把我所教的知識忘得一乾二淨,那都跟我無關了。最終,學生們或許獲得了一些知識,但他們對這些知識沒有興趣。沒有愛,而是厭煩和仇視。只要不考試,他們就絕不會想再碰這些東西。而以孩子們好奇求知的天性,他們本來是可以有興趣學習,甚至熱愛這些知識的。本來,他們中許多人也許會把某項知識作為他們的終生追求和愛好。教育也高度職場化了。學生的分數就意味著工資獎金,職稱,榮譽,地位。一句話,只有學生出成績。才會有老師的一切。至於學生們讀書的辛苦,也是應該的,教育學生要堅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把學習知識當做是痛苦的事情,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與素質教育是相悖的。知識要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內化過程的效果,取決於學生在接受吸納融合知識的過程是否伴隨著愉悅的體驗,否則會形成內化的障礙。

何校長的思緒又轉到他最不願意思考的方向上來。他曾經在大學工作過,卻安排他來中學當校長,很自然地他會用大學的眼光來看待中學,他感到眼前發生了一種很難糾正無法逆轉的錯位現象,象實驗中學這樣的學校,越來越多地集中了優秀的學苗,所教授的內容也在向著高難深的方向發展,應該大學教育的內容越來越多的壓縮到高中階段來進行,雖然,越來越多的碩士、博士進入高中任教,提升了師資素質,可是學校的辦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