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努力沉澱為資質,濃縮成人生精華,有了專家的成色、學者的睿智、教書匠的話語,經常出入各種場合,頻繁參加各種學術研討,在高層舉辦的座談會上慷慨激昂地講述自己的主張,電視有影、報紙有字、廣播有聲、網上有名,一時成為地方名人。接受電視採訪,他總是提前同家人打招呼,還沒到播出時間,宋柔和孩子就會早早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觀看,當主持人預告下面是訪談節目,宋柔會立刻興致勃勃給親屬們打電話,告訴馬上調到地方頻道。因為常在電視上出現,覺得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反而會接到親屬們的熱情電話通告。遇有家人聚會,吳為的出頭露面也會成為談論的話題,宋柔也覺得風光體面。報社的記者一次前來採訪家人,宋柔也成了報道的主角,一家三口人的照片也上了報紙。

吳為的涉獵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他是願意做事,做自己樂意做的事情。他由金融經濟領域,開始轉向文化領域,話題也越來越廣泛,開始是報紙上常見他的經濟專論,後來漸漸涉及城市品牌建設,人文題材,城市規劃,晚報也經常刊發他的人生感悟類的散文,偶爾也能讀到他的詩評,看到他的電視系列專訪。有人誇他是大文豪。

與人的體型容貌形象相對應,有一個形態特異的輿論形象,它代表了抽象的人格人品形象,使精神品質變成人們可議可說可圈可點可愛可恨的形象。它雖然撫之無形、聽之無聲,卻能著實使人感到各種生命特徵,可供人們稱頌、讚揚。或者痛恨、詛咒。輿論形象的無形無質,使它的生命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在中國,最典型的輿論形象要算是處於忠奸對峙狀態的岳飛和秦燴。前人的輿論形象,也是對後人的激勵和警示。是生命言行的標尺。

有些人受到世人的交口稱讚。有口皆碑,也有人留下千古罵名。在物是人非的議論中。恰恰在編織著人的輿論形象。

輿論形象負載著人的感情。它越是豐厚,人們所寄予的感情越充沛。輿論形象,因為深入人們的內心,也就賦予了鮮活的生命特性。

輿論形象的元素是聲音。

人生渴望遇到知音。可知音難覓。

人生能夠常聽到的聲音,有成功時真誠的祝願祝福,也有嫉妒而生的貶損之音;失敗時的冷嘲熱諷;如果你隨波逐流,很難聽到什麼聲音,但你逆流而上,有了什麼不同眾人的異舉,噪音雜音就會不絕於耳。

人的聲音也會偽裝。有口蜜腹劍,看著你笑臉如花,甜言蜜語,腳底卻在使絆子;你不想聽到的聲音。有時卻會冷言冷語冷不防地充斥你的耳邊;人自然喜歡聽到福音,可人生不能總是福音;人生有時喜歡靜下心來,在寂寞中品味那種寂寞的韻致,卻有城市的那種嘈雜轟鳴來干擾你打擾你。

不同的聲音背後,有不同的生存樣式,不同的聲音交匯就是不同生存方式的碰撞;由那種不同聲音交融混雜,變成一種吵鬧的喧譁,也成為人生一大景觀;人生的競爭,也轉入昇華到聲音高低強弱長短的一種競爭。的確,我們的民族習性,就是喜歡吵鬧的習性,幾乎一切公共場所,凡有人群的所在,無不吵鬧喧譁。如果吵鬧之音突然消失,出現一種靜場,人們反而變得不適應。就是在大會小會的會場上,如果與會人員不耐煩,也常常出現交頭接耳,主持人如果放縱,便極有可能演化出一片噪聲。如果你讓有話說的就站出來說一說,反而無話可說。原來,由習性變成偏好,偏喜歡嘈雜之中交換點什麼。國人不願意接受也不喜歡市場經濟這樣那樣的規則,喜歡在無序中的隨心所欲,在聲音中也喜歡那種嘈雜。

人生,除了面對有聲的聲音,有時也會出現無聲的聲音。那就是沉默。無聲的沉默,有時甚至比強音更具有表現力,就象音符之間的空白比音符本身更具有表現力一樣,“默默無語兩眼淚”所表達的情感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