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砍殺下敗了下去。而蒙兀軍卻不肯罷休,在奔跑中略微調整了下陣型又殺向遼軍大陣。他們故技重施,仍用兩翼騎兵先以弓箭進行遠端攻擊,再依靠正面衝擊破陣。
在蒙兀軍的又一輪打擊下,大陣前軍動搖,蕭翰裡剌急忙遣軍上前填補空檔,這才擋住了敵軍的衝擊,穩住陣形。他簡直被氣瘋了,敵軍只有三千遠遠少於自己的兵力,而他們騎得戰馬矮小根本比不上自己軍中高大的突厥戰馬,論單兵作戰能力身材短矬的蒙古人根本不是自己軍中突闕士兵的對手,可偏偏被他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衝陣失敗的蒙兀騎兵見事不可為也不糾纏,調轉馬頭向後退去欲重新結陣。蕭翰裡剌作為沙場老將怎麼會給敵人再戰的機會,命前軍追擊不給他們回頭的機會。蒙兀人見他們人多勢眾倒也識趣向後退去,可一旦遼軍靠近他們便利用自己手中弓箭射程遠的方式予以打擊,阻止其靠近。如果前軍出現混亂而放慢速度的時候,蒙兀軍立刻結陣掉頭衝陣,依然採用遠端打擊的方式殺傷遼軍,趁其不得不停下來整理陣型的機會,發動正面衝擊。
幾次下來遼軍不但未能追上蒙兀軍,反而被其反咬了兩口,折損了不少兵將。蕭翰裡剌大怒,命令前軍散開隊形利用自己戰馬速度快,士兵擅於短兵相接的優勢放開速度猛追,準備利用他們人數的優勢衝破其弓箭的攔阻,與他們近身搏鬥,不給他們轉身再戰的機會。他的戰術十分奏效,蒙兀人被追的屁滾尿流,只能靠頻繁換馬來保持速度才能勉強不被追上。
兩軍一前一後在草原上展開追逐,可惜的是蒙兀人少動作靈活;時聚時散,飄忽不定。而西遼軍是大隊人馬齊頭並進,難以保持速度,前軍怕再遭蒙兀人暗算不敢脫離大隊太遠,兩軍便漸漸的拉開了距離。蕭翰裡剌也擔心再這麼下去會被蒙兀人拖得精疲力竭,下令放棄追擊,重新結陣而行,不過他也吸取了教訓,讓偵騎擴大搜尋範圍,免得再遭突襲。
果然如蕭翰裡剌所料,蒙兀人不斷出現在行軍大隊周圍遊弋,不斷尋找機會騷擾,但是在西遼軍的嚴密防守下終未能再得逞。可一路行來也讓他氣悶的緊,蒙兀人手中的弓顯然是出自於中原工匠手中,比自己的普遍裝備的騎弓射程遠的多,他們便只在遼軍弓箭的射程之外活動,且憑藉手中的良弓狙殺追擊、驅逐遼軍騎兵,絕不肯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時候和他們近身肉搏。
蒙兀人作戰方式的改變讓西遼軍十分不適應,他們的軍卒多來自生活在中亞地區的突闕人。在經過阿拉伯帝國初期的擴張後,透過戰爭和商路將阿拉伯式彎刀和其使用方式傳到中亞地區,因而此時草原騎兵多以彎刀進行衝殺,他們利用馬匹的衝擊力,加上彎刀的力學原理,很容易能夠將敵人的身體甚至盔甲和兵器削掉,而突厥人將彎刀的力學原理與馬匹的衝擊力的組合更是發揮到極至,可此時敵軍的戰術似乎專為剋制西遼軍而制定,使其根本無法發揮馬快刀利的優勢!
對於蒙兀人的改變,蕭翰裡剌感到一種危機,他明白一種新戰術的出現往往會改變戰鬥的結果。今天的戰鬥也許只是蒙兀人在獲得大宋良弓之後的即興之作,在配合上還有疏漏,尤其是在被追擊的過程中毫無作為。但其產生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戰術一旦成熟起來,西遼軍所擁有的優勢將會受到極大的壓制,所幸現在他們還在探索的初級階段,自己還可憑藉兵力上的優勢擊敗他們……
西遼軍在宋軍的襲擾下奮勇向前,越接近宋軍的營地襲擾也愈加頻繁,其中不但有蒙兀人,還有汪古人等各部騎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