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步。李冰父子對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但是玉壘山山石堅硬,當時沒有火藥炸彈之類強行炸開,只有鋼釺和石錘等工具,勞時費力,進展極其緩慢,該怎麼辦呢?”

靜思道:“這真有點難辦啊。不過古人說過,世界萬物,是一物降一物的。應有剋制山石的方法吧。”

東方老人讚賞地點頭道:“你能想到這一點,很好。李冰當時在山石上開一些溝槽,然後放上柴草,生大火焚燒,直至岩石發紅,再用冰涼的江水潑灑,使岩石爆裂疏鬆。這就是根據世界萬物天然相生相剋,一物降一物的思想。我國的五行理論,就是這種思想的簡化模型。我國古代的許多偉大工程,在沒有現代先進的工具裝置條件下,都是根據這種理論思想創造出來。”

靜思佩服地道:“古人確實聰明睿智。那麼山口打通之後,是不是可以引水灌溉了。”

東方老人道:“此山口因其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父子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游江心處築分水堤,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

靜思道:“這樣就把江水分為兩支了,一支順江而下流入長江,一支引入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既解決了洩洪,又能引水灌溉。”

東方老人道:“那麼兩江水量如何分配,做到枯水不缺,洪水不淹呢?枯水季節,岷江水流量小,要保證灌溉;洪水季節,又使灌區不受水災。”

靜思搔頭道:“這個真有難度啊。枯水季節,岷江水流量小,需要流入內江水多些;洪水季節,使灌區不受水災,需要流入內江水少些。這相當於讓固定的分水堤,在枯水和洪水不同季節,能自動改變水量分配,有點不可能啊。”

東方老人道:“李冰父子卻做到了,他們把分水堤巧妙地選擇在岷江的彎道處。枯水季節,水量六成進入內江,四成進入外江;洪水季節時,利用水流在彎道處的自然規律,四成水進入內江,六成以上的水進入外江。分四六,平澇旱,具有天然調節分流比例的功能。”

靜思道:“水流還有這樣的自然規律,李冰父子對水流規律認識真是深刻啊。”

東方老人道:“已選好了位置,現在要在江心修築分水堤了。江心水高湧大,水流急速,築成的堰提要很堅固,否則隨時都會被洪水沖走。用什麼材料呢?那時沒有鋼筋混凝土,即使有鋼筋混凝土,也只是強行阻塞,而非天然疏導。”

靜思道:“往江心拋大石塊,怎樣,會不會被沖掉?”

東方老人道:“開始他們採用拋石塊的方法,結果沒有成功。因為,拋下去的石塊,經不住洪水的衝擊,不斷地被洪水沖走。這種以剛制剛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李冰想到以柔克剛的方法,編大竹籠,內裝滿鵝卵石,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大竹籠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動,穩穩地固定在那裡,周圍再用大石頭加固,就這樣分水大堤建成。因大堤前端像魚之頭,故稱為魚嘴分水堤。”

靜思道:“這樣分流洩洪、引水灌溉,基本上就解決了。”

東方老人道:“是差不多了。只是岷江的水量,不論枯水季節還是洪水季節,水量都不是均等的。所以經分水堤引入寶瓶口的水量忽大忽小,很不穩定。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著寶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飛沙堰溢洪道。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當內江水量大時,就能漫過溢位流入外江,起二次調節水量的作用。”

靜思道:“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都建成了。都江堰的泥沙排放問題,是怎麼解決的?這是當今水利工程都為之困擾的問題。”

東方老人道:“在魚嘴分流處,內江處於凹地,外江處於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