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電影算怎麼回事兒,在這方面管理的相當嚴格。
整個大閱兵的直播工作由華國電視臺負責,華國電視臺同樣不會在這麼重大的直播節目中專門為一部電影拍幾個鏡頭。
這不是值不值得的事情,而是政治任務,出了事情誰負責。
也就是說,在閱兵儀式當天肯定是沒辦法拍,只能提前幾天拍,後期再加工剪輯。
九月中旬過後,京城的群眾開始為閱兵儀式進行排練。
對於生活在京城的老百姓來說,已經習以為常,只要有重大的節慶活動都會如此。
經過劇組的溝通,群眾願意配合。
尤其聽說是拍攝《渴望》的續集,大家都很踴躍,表示一定支援劇組的拍攝工作,有的人還想著在電影裡露個臉。
在閱兵儀式當天會有超過五十萬首都群眾參加慶典活動。
五十萬是個什麼概念?
人數一旦過萬,就給人相當龐大的感覺,五十萬人湊到一塊那就沒有邊際了。
當然,排練的時候不會五十萬人同時出場,那不現實,會分成十幾批逐批次的排練。
今兒三萬,明兒三萬,一批批的來,主要是為了確定各個方隊的位置,到時候別站錯了,否則五十萬人不經過事先安排的話,很容易出問題。
說實話,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想要找數萬名群眾演員可不容易。
一個是花費太大,按照一名群演一天三十塊計算,三萬人就是九十萬,再說,想讓三萬人排成整齊的方隊,也要費很大的功夫。
而且,在京城找不到那麼多的群眾演員,除非是拍大型的戰爭戲,讓部隊計程車兵配合。
一般而言,拍電影能用上千人的群眾演員就算是大場面了。
如果不是這次閱兵,根本拍不到這樣的場景。
即便事前溝通好了,不過在實地拍攝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麻煩,群眾太熱情了。
看到張凱莉和李雪建等演員過來,大家紛紛圍了上去,親切的打招唿。
還有人高喊著“劉慧芳”和“宋大成”的名字,現場氣氛極其熱烈。
由此可見,《渴望》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雖說過了十年,可這部劇早已印在了老百姓的心裡面。
只是,幾十個人圍過來還好說,這一來就是上萬人,劇組就像是掉進人海里一樣。
再這麼下去,場面很可能失控。
林曉玲是第一次拍這種大場面,沒有太多經驗,好在劇組準備了擴音喇叭,這是為拍戲的時候指揮排程用的。
她讓副導演把一支擴音喇叭遞給張凱莉,讓張凱莉說上幾句話,安撫大家的情緒。
這時候導演說話不好使,沒人認識導演是誰,還是要張凱莉說話才管用。
張凱莉先是感謝大家的支援,然後請群眾理解,劇組還要拍戲,這麼圍著沒法拍,等拍完戲再和大家聊天。
周圍還有帶領群眾排練的負責人和武警戰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穩定了局面。
就是群眾太熱情,說開了就沒事了。
劇組裡的老演員經過十年前《渴望》播出後造成的轟動,那時候他們走在哪兒都能被人認出來,可謂是風光無限。
剛才的場景彷彿是昨日重現,讓他們感慨不已。
對於年輕的演員,見識了群眾的熱情,在受到驚嚇的同時也對電影充滿了信心。
“媽,你太牛了,就這麼說幾句話他們就散開了。”高園園敬佩道。
在戲裡,高園園和張凱莉是母女關係,演了兩個多月的戲,兩人相處的不錯,在戲外有時候高園園也這麼稱唿,顯得親切。
“哪兒是聽我的啊,他們是聽劉慧芳的。”張凱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