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天神,又不是佛祖,而是作為“人神”的將軍或是藩主。
1636年使用櫪木建成的日光東照宮,可謂是這種“權現式”靈廟建築的集大成者,是紀念作為“人神”的德川家康20週年忌辰而興建的。整個建築規模宏大,由正殿、迴廊、神庫、御供所等富麗堂皇的建築群組成。此宮的入口處是一座宏偉的三間一戶的兩層大樓門,以黑為底色,塗以金色為主的多種色彩,名為“陽明門”。樓門左右是東、西迴廊,迴廊壁面飾有各種雕刻,是東照宮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它的左右兩側分別是護摩堂和神輿舍。再走過精雕細刻的一道屋頂上拱的唐門過道,就進入了正殿區。正殿金碧輝煌,佔區內大部分面積,由一座廊道連線其他兩座配殿,形成三合一的建築格式。從外正面看過來,襯著冠蓋式弧形上拱、頂部雕有麒麟靈獸的唐門屋頂,和過道部拱形隆起、與靈獸等高的頂部兩側兩條橫臥向外的祥龍,再配上正殿屋頂上裝點的人字形帶圖騰雕刻的豪華彩色裝飾物,似乎正殿也是立體、雙屋頂的。其實不然,走出唐門外,正殿迎面的屋簷比整體屋簷更凸出向外延伸了約米,相對應,還等距離地立著4根木製立柱,中間兩根的頂端雕有麒麟靈獸,中間的步道引向正殿的入殿臺階;外面的兩根,頂部兩條騰空的飛龍,栩栩如生,尾部一直延伸到正殿的簷下。除此外,到處都可見人工飾上金器,泥金畫,屋簷瓦敷金箔,屋柱漆深赤色,屋頂斗拱塗紅、綠、藍、黑、白、金等色彩;牆壁、門扇上雕有龍獅花鳥、諸多吉祥圖象,充滿著富麗堂皇的色彩和華美的雕刻,處處彰顯其輝煌的氣勢、高貴和威嚴。過度的裝飾、過度浮華的美,一派聒噪喧騰,盡顯當年權盛一時的氣象。在日本,這等規模的靈廟應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個了。
1653年為祭祀德川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而建的大猷院,由正殿、配殿和相殿三殿組成。相殿又稱“渡殿”,是用以連線正殿和配殿的。正殿屋頂是二層的形式,不過建築的裝飾,取代一般靈廟的雕刻,代之以繪畫,顯得意蘊溫雅些,更多的含有些寺院形式的要素。
日本對自己古代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得很到位。許多重要的文物,不是常年對遊人開放的。同時,景區內幾乎沒有餐飲服務,頂多也就是路邊很少的一些方便攤點。這樣景區內顯得很寧靜、整潔。在景區內參觀,很少滯留現象,大多隨人流一掃而過,真是蜻蜓點水一般。再說,我們對它的文化底蘊知之甚少,“外行看熱鬧”,走馬觀花已足矣。
我們由東參道進入,順著參拜路線,參觀了日光的大本堂(大寺院)——三佛堂、德川家康的東照宮、德川家光的大猷院,然後原路返回,步行去日光車站。途中觀看了耗時8年,98年動工,去年3月剛竣工的朱漆“神橋”。該橋2000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號稱是日本的三大奇橋之一。當然,它首先是一座古代建在山間峽谷上的木橋,而且據說構造上很有特色。不過,當我們在路旁與它擦邊而過時,並未感到什麼出奇的地方。只是它的大紅油漆格外的醒目;再看它的宣傳介紹,才知道原來如此!在周邊轉了一下,拍幾張照片,也算是到此一遊了。以後,順道一路悠閒地逛街,徑直去了日光車站,乘下午4點半的快速電車返回東京。
在日光,雖無暇光顧自己心儀的紅葉楓林,但景區內,不時也可發現一些裝點了紅楓樹、很美麗的日本庭院式景緻。至於步道兩旁和景區內茂盛、參天的林木,更是把此靈廟裝點成了一座花園。
短短一天的觀光,還談不上什麼自助遊!不過,如此方便的出行,卻使我想到:如果下次再去日本,一定要把在東京、大阪之類大城市裡停留的時間壓縮到最短。這樣,出去轉轉,只要不是週末,同樣的住宿費,大約可以支付在其他旅遊景區內旅館含早晚餐的住宿費,或者相差不多!何樂而不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