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就由你御史衙門將這次的所有有功之人,提報吏部,以便嘉獎。”說完,朱元璋離殿向後殿走去。
朝堂卷 第十二章 試探忠心
劉伯溫巧妙地利用李凝絡的案子,將不可一世的左丞相李善長拉下了馬,從而讓左丞相之位一直空著,在這個基礎上,劉伯溫和一些忠貞不二的臣子,少了這個一直壓制他們的李善長,他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劉伯溫為首的一幫清廉之官員們,贏得了民眾和很多地方官員的擁護。
不知怎麼得,這些事情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對於劉伯溫一夥實力的壯大,他逐漸感到有些擔心,卻又不想太過於顯露自己的不滿。
就在他思量如何查驗劉伯溫等人的忠心與否的時候,有官員上書請求皇上,儘快委派一名左丞相,以調整朝中的事物。朱元璋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主意,藉此來試探劉伯溫的忠心。
“啟稟皇上,御史中丞在宮門外候旨。”黃門官走進御書房,對正在批閱奏章的朱元璋說道。
“宣他進來。”朱元璋抬起頭,輕聲說道。
“皇上宣劉伯溫進殿。”黃門官對外喊道。
“臣劉伯溫叩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劉伯溫快步走進來,走到書案前,兩手一攏,彎腰喊道。
“劉愛卿,免禮;來人吶!看座。”朱元璋抬手示意,並隨聲喊道。一名太監輕手輕腳的搬來了一張靠背椅。
“謝皇上恩典。”劉伯溫連忙說道,卻還是站在一旁,並沒有坐在椅子上。
“劉愛卿,朕有件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朱元璋笑著看向劉伯溫,語氣親熱的問道。
“皇上乃天之驕子,臣只有聆聽皇上的吩咐,豈能給皇上拿主意。”劉伯溫謙虛地說道。
“沒事,我們只是君臣之間相互聊聊,比不有什麼太多的忌諱。”朱元璋今天的態度異常溫和,這讓劉伯溫一時很難適應,從而搞得無所適從。看著眼前的朱元璋,劉伯溫不禁心中忐忑不安。皇上雖然現在十分隨和,但他又是個十分自信,手段狠毒的人。李善長受到處分,從而被貶職;更有許多的大臣被抄家,這些事早就在朝廷中引起議論了。作為現在的御史中丞,自己將怎樣面對群臣,面對這位心情狠辣的皇上呢?
可是,皇上的問題已經說到了這裡,自己不回答也是不可能的;“不知陛下詢問微臣何事?”劉伯溫再次躬身行禮之後問道。
“你看啊!左相國之職已經懸空很久了,我想讓你提出幾個人選,以作為左相國之職的後選人,不知你對誰更適意一些。”朱元璋隨口說道。
可是常年跟隨在朱元璋身邊的劉伯溫看得出來,這位心狠手辣的皇帝最痛恨的就是結黨營私。什麼“同窗”、“同年”、“同科”、“同鄉”、“同庚”等等這些,更為朱元璋所忌諱。所以在很多人員選派上,作為御史中丞的劉伯溫,十分注重這些事情;也儘量避免對這些人的直接推薦。然而自己和一些敢於直言的大臣們,常常相互走動;因此也被人戲稱為浙東集團,對於此事,自己也常常擔心;可是現在皇上竟然讓自己來推出左相國人選,這確實有些十分為難。
“皇上,臣雖然職屬御史衙門,可是對於提拔何人為左相國一職,卻從未考慮過;這件事還是請皇上自己來挑選人選為好。”不想被皇上視為朋黨的劉伯溫,機敏的將問題轉給了朱元璋。
“哈哈!劉愛卿你可是主管文武百官政績如何的御史衙門,怎麼可以不知道何人可以成為左相國一職的人選;你不要怕嘛,朕說過,我們這是君臣之間的閒聊嘛。”朱元璋更加溫和的說道。
“臣覺得,治理一城或者一地容易;可是治理國家就有些難了。很多政績很好的官員,他們在治理一個地方之時,也許會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