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練左手。舒俊和我說過,訓練左手的關鍵就是平時多用。於是我在吃飯穿衣的時候就開始左右雙手輪流使用,每天還專門拿出一部分時間來用左手寫字。左手越來越順手,只是還不如右手,使雙手劍法勉強差強人意。
在平時的修煉中,我都是負重練習的。關於負重練習,我在清風山就聽說過,但師父說我們年齡尚小,負重物可能會對身體發育不太好,一直不讓我們負重。現在下山了,我覺得自己也長大了,於是開始負重了,每天都要揹著五十多斤的鐵塊練功,再加上裡面穿的戰麟甲和手裡持的麒麟槍,一共八十多斤。剛開始的日子真的太難過了,練上一會兒就累的不行了,常常動彈不得。這也怪我太急於求成了,一下子就來了個五十斤,最後只好從十斤的鐵塊起慢慢往上加,循序漸進。五十斤的鐵塊是王化麟提出的,他要求練功者能夠習慣穿上盔甲後的負重狀態,即時在不在馬上也能靈活移動,而一般士兵穿的盔甲就這麼沉,重甲騎兵的甚至還要重,那幾乎就是一個大鐵疙瘩。
我雖然有野心,但並不是很大,最多就是相當一名高俸祿的禁衛,能夠多看雲君幾眼罷了。對我來說,那部兵書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所以一直未翻看那本兵書。來到馬家莊半年後,我才在一次練功練得精疲力竭時翻看了一下。之前我接受過一點兒軍事訓練,不過都是些很基礎的操練,而這本兵書上講的則是行軍佈陣、戰略戰術的問題。看了一眼後,我就再也放不下了,又把一切給忘了。當時因為天黑到了看不見字的程度,我才知道時間過了有多久,才清醒過來,然後挑燈繼續看了一夜。
大概是受戲曲之類的影響,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為對陣時士兵們排陣於後,雙方將領衝出來對打,只要一方將軍本領大戰勝對方那就贏定了,彷彿士兵們只在將領得勝後才發揮點追擊敵人的作用,現在才知道那個全是胡扯。
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帥、兵、將。“帥”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這裡所說的“帥”,並不僅是“元帥”,對大戰而言,“帥”可能是皇帝,對小戰而言,“帥”可能是校尉之類的下級軍官。總之,一個正確的指揮者是每個戰役都必不可少的。他針對敵我雙方的兵力、作戰能力、補給狀況、天時地理等等,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並最終決定這一仗該怎麼打。戰場的指揮並不是很方便,戰略方針一旦確立,中途更改的可能性極小,一旦失誤,往往就滿盤皆輸,所以“帥”是最重要的。戰略方針一旦確立,就需要“兵”和“將”來一刀一槍地把它變為現實。其中,“兵”是戰場作戰的主力。我們平時會經常聽到一個詞“陣”,其實“陣”就是“兵”在作戰中採取的作戰方法,它並不神奇,卻簡單有效,可以把單個的“兵”變成強大的作戰能力。正因為如此,“陣”就成為作戰的主要方式。在古代,不僅單兵與單兵之間有許多不同的作戰配合模式,小隊與小隊、營與營、射手與盾牌手、馬隊與步兵之間,也有許多作戰模式,這些模式都是前人在長期作戰中積累下來的、行之有效的經驗。在兵書中,主要內容就是“陣法”,這些模式告訴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下、面對不同的對手、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時,如何交替掩護進行進攻、如何井然有序地撤退等等,士兵們在平時的訓練中,除了練習武功外,很多時間都是在演練各種陣形的變化,一支訓練有素、能熟練運用各種陣形的軍隊的確是可以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的。所以打仗並不是士兵們等著大將們單挑,然後吶喊著蜂擁而上,而是整齊地,有秩序地向前發動集團衝鋒,弓箭、盾牌、騎兵、步兵……交替出陣,互相掩護,如果是大規模陣地戰的話,進攻往往是波浪形的:第一批大將率領軍隊,以一定的陣式向敵方發動衝鋒,其他戰將則整齊地列陣於其後。戰場拼殺時體力消耗很大,所以,當攻擊到一段時間以後,第一批將領會帶兵後撤休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