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是被王動的書打動了,這幾日《永樂大典》眼看著就要完稿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一貨比貨,就現了王動寫的書,與先人們寫的東西不一樣,有的地方真是完全不一樣。姚廣孝也是奇怪,為什麼自己以前就從來沒有從這些方面作手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呢。姚廣孝也是知道了王動要隨鄭和下西洋,而這些皇上又不願明的提。王動最好的身份不是什麼商行商會的大掌櫃,而是鄭和的幕僚,主事或是總制之幕僚(秘書),問題是,這東西是鄭和下個聘書,還是朝庭公開任命?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四三節 鄭和歸來 七】………
九月初九,又是一個重陽節,王動想到了上次重陽節在長沙府的詞會,想到了長沙府菊花比賽,想到了知府大人邀他去登高,如今知府大人已經成了岳父大人。節日照過,瀟湘記定了個規矩六十以上的老人二兩銀子過節費。京城瀟湘記、三湘客棧的五位老人被請到了一起,在聽濤,最好的包間裡吃了餐飯,老人家個個老懷大慰,感激涕零,貢獻了青春獻子孫,表示孩子們一定好好在集團裡好好做人,努力做工。
永樂帝給一幫上了年紀的老臣了些慰問品,並放了一天假,讓那幫老臣去登高。皇上還親臨國子監,去看了那裡的大儒,然後又去看了正在做最後的校稿的《永樂大典》的文人,當然了這會名字還沒起好。不過,讓永樂帝意外的是,他去到國子監的時候,除了當值的官員以外,其他的臣子一個多餘的人都沒見到。想著這幫人可能都是準備或是參加謝師宴去了,一問之下,才知道,瀟湘記推出了謝師宴,半賣半送,加上王動的名頭,把京城裡的這些個知名文人幾近一網撈乾。朱棣又氣又好笑,開明皇帝,氣了笑了也就算了,但瀟湘記和王動的名字,又在他腦子裡晃過了一下。
瀟湘記的謝師宴多日前就已經推出了,沒做廣告,但卻透過解大學士的嘴到國子監做了個宣傳。果然,本來沒準備出錢搞個謝師宴的年青官員,和本來沒打算參加謝師宴的飽學之士,還真就上了心了,這招讓其他酒店側目想看。
鄭和今日也是告假,在自己府上隆重的為自己的姐姐和姐夫設宴,長一輩的人不在了,大姐如母,長幼有序。席上鄭和也是宣佈,收長兄之子為自己兒子,至此,馬賜小朋友,正式改名為鄭賜,此事已經通報到戶部有司,等到弱冠之後,可能會如歷史所載那樣得到一個恩來的表字。席上另一件事就是鄭和表示希望王動和張浩能隨他一起出使西洋,而出的時間是九月十三日也就是六天之後。席上一片譁然,張晉湘夫婦早就知道了,但還是有點不捨,說句實在話,不是不捨得王動,而是不捨得張浩,不捨得王動的是他的兩位夫人,不過嗓門最大的是鄭賜,這個鐵桿的王動粉絲,叫喊著要同去同去,弄的大家鬨堂大笑。
鄭和對王動明的槍炮很有興趣,永樂再三猶豫之後,還是同意除神機營以外,優先裝備西洋水師。永樂有自己的考慮,鄭和這人他還是放心的,但水師那幫將校,雖然已經換了些,但這幫人不是燕王時的嫡系,所以多多少少他還是有些顧忌。這與王動知道的歷史相符,他看過有關研究文章,永樂使鄭和下西洋把帝國內可能不忠於他的軍事力量中的絕大多數,支到了國外。
王動裝備給鄭和船上的火炮口徑最大的有133毫米,這個王動有點概念,有資料說過鄭和船上的火炮最大口徑有133毫米,這個資料出了一戰時很多火炮的口徑。他本來還想打破一下這個資料,結果試製裝船後才現船上用的炮,這種口徑差不多真是到了極限了,要考慮後座力,要考慮移動性,要考慮船上的空間。不過王動還是給了莊家兩兄弟一個挑戰,設計新的炮船,要求船兩側要有排炮,設計炮的時候把射和遠射同時考慮起來。
至於槍,兵部已經有了規定,當然也是在永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