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經費嚇死人,但沒關係,螞蟻搬山,一點一點啃。這個到時讓姚廣孝去說,三湘商行挑頭,找民間願意出錢的商家一起承辦。這種事,王動清楚,拍皇上的馬庇,很多有錢人連個機會都沒有,只要皇上同意,那些商賈的長隊會從南京排到蘇州去。
這日王動和費信一起聊到梵語之類的東西,他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鄭和本人精通阿拉伯語,費信也是,王動自己算是個半調子,碰上個英國人還能說點英語,問題是,那會英國人還在茹毛飲血,英語的推廣程度不高,王動需要懂阿拉伯語的翻譯。除了費信以外,王動還知道有個叫馬歡的,還有一個叫哈三,另的鄭和後來的通譯就不大清楚了。費信和馬歡是因為後世南中國海有兩個島嶼是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不過很慘,在王動的時代裡,這兩個島嶼都被菲律賓佔著。哈三是個清真寺的主持,王動有個朋友是西安的,聽他吹過。時間不多了,王動已經來不及去找這個哈三了,西安,太遠了,最多能抓上的也就是蘇浙一帶的。回去一查書,果然有用。
郭崇禮,中國明代穆斯林航海家,杭州仁和人,回族,素習“西域天方教”,與馬歡一起被人譽為“奇邁之士”,三次隨鄭和出使西洋,天方教也就是回教,只是另一種說法。馬歡,字宗道,號會稽山樵,浙江會稽(今紹興)人,信奉回教。
王動得了這個資料馬上差人去找。好在杭州和紹興還都有瀟湘記的酒樓開著,訊息傳了過來,郭崇禮出海去了,馬歡在家,因為這兩個是回回,王動就是一個交待。對他們說,鄭大人下西洋的船隊帶他們去聖城朝聖,問他們有沒有興趣,若有興趣,可以到京城一聚,時間趕不上,可在蘇州府的劉家倉碰頭。不用多說,就一個穆斯林而言,有生之年能去聖城一次,絕對的光宗耀祖,這個時代,可不是有錢或是有權就能去的了西洋的。
同樣的問題,王動向鄭和建議,朝庭出面開翻譯館,有計劃的編譯一些典籍,做些文化上的交流。這個提議真是捅到了鄭和的心眼上,鄭和非常的同意,於是一紙奏摺,永樂也是馬上責成禮部去辦理此事。
不過鄭和不理解的是,王動一再強調安南和占城的重要性,如今安南已經成為明朝的交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的安南已經被打的趴下了。而占城算是明朝的屬國,一向關係都不錯。在鄭和眼裡王動有點杞人憂天,王動是從下西洋開始談起交趾的重要性的。
從歷史上看,越南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北邊的安南,南邊的占城。占城一直是安南擴張的選目標,因為往北就是中國,再怎麼不濟事,再怎麼山高皇帝遠。自唐到明,真要想搞這個小安南,還是太容易了。王動認為,占城是下西洋的第一個明朝以外的站點。現在安南成了交趾,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交趾這個地方的社會矛盾是原安南與明朝的矛盾。王動的想法是,把這種矛盾轉移,變成在明朝中央政府引導下的,有歷史基礎的,交趾地方人民與占城的矛盾。然後不用多說,把占城國變成大明朝的占城,這樣,就可以把下西洋的起始站從福建推到占城。而且這個過程中,明朝中央政府與交趾的矛盾會被壓下來,占城國得手後至少又是三五年的時間過去了。
王動的這個想法,把鄭和嚇了一跳,中國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強烈的拓疆意識,雖然這在任何一個皇帝眼裡都是彪炳千秋的事。鄭和知道永樂的意思,永樂能把安南變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