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9部分

週末兩天的門票也全部售磐。這也意味著,如果想要觀看這部電影,只能等待週一了。

好訊息是,週一也不過就是兩天之後;壞訊息是,下週“水果硬糖”的點映場館數量僅僅只是七間。(未完待續。)

720 偷跑評論

由於供不應求的排隊隊伍,影評人們的評論遲遲無法出現,已經舉行點映了的“水果硬糖”依舊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紐約地區之外的人們都迫切地想要知道:這部電影到底如何?即使看不到,至少可以從影評人的評論之中窺見到一些蛛絲馬跡,但現在就連影評人的評論都看不到,對比網路上已經觀影結束的評論,更是讓人心癢難耐。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週五中午十一點時被打破,首個專業影評人評論正式放出。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首個專業評論並不是來自“紐約時報”,顯然在洶湧的觀影熱潮之中“紐約時報”也沒有獲得特權,第一個評論由“紐約客”的資深影評人勞倫斯…託普曼奉上。

“在大自然之中,弱肉強食的生物鏈是十分奇妙的環節,每個生物都可以成為獵人,每個生物也都可能成為獵物。在獵人和獵物的角色轉換過程中,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同情弱者,但卻認為這是大自然的法規,無法打破,就好像我們不可能讓獅子放棄捕獵羚羊一般。但同樣的生物鏈放入人類社會之中呢?

道德情感上,我們總是會站在獵物的角度去審視批判獵人的血腥殘忍;但在法律法規上,我們卻必須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稽核判斷獵人與獵物的對錯。歸根結底,我們試圖公正,卻始終在維護自己群體的利益,就好像自然界中一樣,獅子維護獅子的利益,羚羊維護羚羊的利益,獵人和獵物的區分並不重要。所以,白人在歧視黑人,異性戀在歧視同性戀,男人在歧視女人。我們都是獵人,我們也都是獵物,但決定我們屬性的,又到底是什麼呢?

‘水果硬糖’以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探討了這個深刻而複雜的問題。在整個故事之中,一共出現了五個角色,但核心人物只有兩個,三十三歲的傑夫,十四歲的海莉。這講述的是一個戀/童/癖的故事。

傑夫是獵人,海莉是獵物,這是故事的基調,但伴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卻猛然發現,天真無知的十四歲少女才是獵人,而成熟老道的三十三歲戀/童/癖變成了獵物,故事開始變得有趣起來。為了不影響觀看電影的樂趣,在這篇評論中我將放棄對劇情的進一步闡述,只是可以告訴每一位觀眾,獵人和獵物的角色在此後依舊不斷變換著,以至於我們開始感到迷茫:到底誰才是獵人,到底誰才是獵物,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罪惡根源?

這,恰恰也是電影留下的反思。

之於海莉來說,傑夫這樣的戀/童/癖就是罪惡,她代表了千千萬萬的受害少女,發起了反擊,用雙手來抗擊自己的命運;之於傑夫來說,海莉試圖扮演法官進行私下審判,他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被判了死刑,海莉才是罪惡的化身,他為了求生必須發起反抗;但更深層次的是,為什麼海莉沒有選擇訴諸法律?為什麼傑夫會形成戀/童/癖的惡習?之於海莉和傑夫來說,他們揹負著沉重的過去走到了現在,他們曾經也都是獵物,而今變成了獵人,而隱藏在過去的那些獵人,代表的就是曾經的罪惡。

甚至於,電影裡出現的其他三個角色,也都分別代表著獵人和獵物,形成一個龐大的生物鏈。

這就像是一個惡性迴圈。

在犯罪三部曲之中,蘭斯洛特探討了一個十分深刻而現實的話題,到底是什麼鑄就了罪惡?在‘水果硬糖’之中,蘭斯洛特又探討了另外一個十分嚴肅而沉重的話題,到底是什麼讓人們放棄了正規的法律正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