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三年十二月初,汴梁城皇宮西側集英殿。
這裡,被趙構重新佈局,加蓋了一溜平房,作為軍事樞密院的辦公地方,平時樞密院的日常軍務,都在這裡完成後上報趙構作出批示,再下發全軍。遇上重大事情,就在集英殿召開軍事擴大會議,定出決策。
前面的文德門以南,被趙構開闢為政務院辦公的地方,這樣一來,軍政兩個地方都在皇宮以內西側,處理起來也比較方便,兩個地方,專門有一條通道連線,由龍衛值守,屬於禁地,除了工作人員來回傳遞訊息以外,任何人是不容許進入的。
其餘各部、兩院,則在汴梁城不同的區域辦公,但距離宮城都不會太遠,所以宮城以外的十幾個坊,被汴梁城的人們習慣叫做紅區,因為趙構要求,每個機關的大門前面,都要豎立國旗杆,每天舉行升旗儀式,包括宣德門外大廣場,每天龍衛的升旗儀式,一定是汴梁城最吸引人的一道風景。
趙構的小蝴蝶翅膀,還是多少改變了一些既往的歷史走向。在歷史上,金天會六年(1128年,宋國復興元年),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下令第三次南下侵宋。但由於趙構的提前佈防,尤其是五大戰區、十大軍團的設定,以及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收復和雁門關的一顆釘子作用,已經不是金兵隨時可以長驅直入的態勢。
岳飛的北道戰區,死死守住了金兵東路南下之地,兵鋒直逼燕京;席貢的西道戰區牢牢牽制著西夏,側翼保護太原一線;趙子明的中道戰區,則死死守住了雁門關和中山府,單是一個蒼狼軍團,就讓雁門關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金國雲中府樞密院完顏宗翰派出第一戰將完顏婁室,曾經試探性發起一次軍事行動,讓宋琦的狼軍在雁門關外設伏,吃了不小的虧,鎩羽而歸,就再也沒有動南下的念頭。
金國東路燕京府金國都統帥完顏斜也,奉吳乞買之命,下令金國皇帝吳乞買的嫡長子浦蘆虎,率領五萬大軍南下,剛一出燕京府,就在涿州到新城一線,遭到青龍軍團龍炎特種大隊的襲擾,一路上走得是戰戰兢兢,卻在拒馬河一線被岳飛誘敵深入、迂迴包抄,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擊戰,損失了一萬多人後,不得已灰溜溜撤回燕京。
金太宗吳乞買審時度勢,下令終止進攻,發展壯大自己。金宋兩國進入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期,但雙方都知道,這就要看誰先舔舐完傷口,恢復元氣,才能發動致命一擊。
趙構現在有兩件事急需解決,一是前太子趙湛的事情,二是與西夏結盟的事情。
歷史上,金兵之所以下決心南下侵宋,實際上和所有侵略者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發展生存空間。歷史上,金國所處的東北地區,出現了小範圍的極寒天氣,氣候的變化,讓地處北方地區的金國不斷南下,尋找適宜的生存之地,戰爭就成為唯一的有效手段。生存還是毀滅,在當時絕對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當金國滅遼之後,雖然暫緩了一下生存的矛盾,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歷史上的靖康之恥後,金國獲得了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大片原屬於大宋的疆域,也或多或少緩和了金國生存的空間,所以,最後滅宋的,並不是金國,而是後來崛起的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而你看看蒙古的生存之地,就會發現,為什麼蒙古要遠征歐亞大陸了。
所以,趙構攜近千年歷史知識的沉澱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改變一點什麼,至於結果如何,趙構唯有盡人事知天命而已。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是趙構經常掛在嘴皮子上的一句話。這種緊迫感,也讓宋國的文臣武將都在心裡產生一種危機感,不由得讓宋國這臺機器高效地運轉。李綱李總丞,已經連續在政務院盯了半個多月沒有回家了。
政務院“居安堂”,和樞密院“思危廳”,屬於宋國的大腦中樞的兩半部分,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