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看了眾人一眼,見眾人都是默然不語,頓時知道,這不僅僅是蕭瑀一個人的觀點,實際上是大家一起的觀點,因為李信太喜歡打仗了,而且最近這幾年,都是從西打到東,從北打到南,就從來沒有休息過,雖然李信得到前朝的糧草,但是將士們畢竟是人,這種高強度的戰鬥,還是讓將士們感覺到疲憊的。所以才有了今日眾人之說。
“好。除非敵人挑釁,本王絕對不會出動超過一萬人的軍隊。”李信想了想,還是說道:“但是士兵們的訓練,小範圍內的剿匪,還是必須要進行的。在我大唐境內,惡霸、土匪都是必須要剿滅的行列,遊俠也是要注意一二,既然是要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不僅僅是要天下統一,更重要的是天下太平,地方不會有土匪惡霸的存在,這樣老百姓才能安安心心的生活。”
“是,屬下回頭就去安排,各地軍隊進行剿匪。”李靖趕緊說道。
其餘的眾人聽了李信的保證,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就是怕李信折騰,現在李信既然決定不會動用一萬人以上的軍隊,眾人也就放心了許多。
“軍中之事不能放鬆,我們隨時都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將士們的訓練,也要抓緊,雖然不能人人都像修羅,但是也不能是像荊州軍那樣。”李信看了李靖一眼,說道:“兵部保證糧餉,武英殿對有功之臣也要記錄在冊,戶部對軍屬的優待也要安排下去,畢竟他們為國征戰,家裡的事情不能讓他們操心了。本王已經決定了,將宮中大齡的宮女都放出去,許配給有功將士為妻,以後宮中的宮女不得超過二十五歲,除非,她願意留在皇宮中的。”
“丞相聖明。”眾人雙眼一亮,雖然二十五歲大了點,但是到底能和家人團聚,以前歷朝歷代,這些宮女都是皇上的,誰也不知道哪天皇上高興臨幸了一個,皇上的女人誰敢動,也只有李信才會將這些宮女許配給有功的將士。
“未來一年內,各地的官吏要補充完畢,這個才是最主要的,不要我們的軍隊打到什麼,還要設立總管,主管軍政大事,軍隊就是軍隊,地方就是地方,一個人本事再大,能主管兩個方面。將軍主管就是打仗,郡守、太守、縣令主管也只能是地方政事,並不是每個文官都能指揮打仗,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吧!這樣的規矩是將是大唐的法律,就是日後大唐的歷代皇帝,也不得擅自改動,文官不得領軍,武將不得干政,宦官不得參與朝政,違反了這些,就算是皇帝,也可以罷免,死後不得稱為李氏子孫。”
眾人再次不說話了,這是李信登基之前的訓話,也是最重要的訓話,日後建國之後,就是有綱領性的作用,文官主政,武將掌軍,軍政分離就是李信定下來的鐵律,那就是祖制,就算是後世的皇帝也不得改變。(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九章 農商之爭
“朝廷雖然開了科舉,但是每次科舉出來的也多是一些低階官員,按照丞相的要求,這些官員先進入低一級的府衙進行學習治理一縣的機會,這些年來,也僅僅只是能治理一縣而已,若是治理一郡恐怕還是差了一些。”蕭瑀出言說道:“屬下以為,要不要在前朝的官吏中選取一些官員,讓他們繼續留任,這樣一來,也能彰顯新朝的氣度,二來也能完善朝廷的體制,維持地方各郡縣的管理。避免朝廷在管理上出現混亂。”
眾人點了點頭,蕭瑀這個人雖然頑固了一些,但是在這方面還是有些頭腦的,知道如何變通,當然,這裡面也是有一些私心的,畢竟前朝的官吏大多數還是喜歡盤踞在他這樣的前朝國舅麾下。
“蕭大人所言甚是,但是現在我們朝廷治下,也不過是朝廷、郡、縣之說,這樣一來,朝廷管理的地方就多了,不如這樣,將這些體制再行拆分,分朝廷、行省、府、縣四級,行省設巡撫,主掌一省民政,設總兵,主掌軍權,設按察使,主管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