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頁

好工作吧!13

有人說,這是善於處理父子關係,14甚至就是為臣之道。這話恐怕可以商榷。比方說,後來裡克殺奚齊和卓子,怎麼就毫不手軟,就不講君臣大義?說到底,無非之前的獻公強勢,之後的驪姬和奚齊孤兒寡母,好欺負。這樣看,後來裡克被相對強勢的惠公所殺,便多少有點自作自受。

再說狐突。

對於申生的率軍出征,狐突也是勸阻了的,但申生不聽。申生說,君父派我出來打仗,不是因為喜歡我,而是為了考察我。既然反正都難免一死,不如一戰。不戰而返,罪過更大。作戰而死,至少還能留下美名。

結果不出狐突所料,申生回國,讒言四起。於是狐突閉門不出。

裡克和狐突的溫良恭儉讓,其實是姑息養jian。當然,以狐突當時的地位,多半也是無能為力。裡克卻不是無力,而是無心,或無膽。事實上,驪姬要謀害太子,裡克是知情的。然而他左右為難,他的同夥丕鄭則表示沒有主意。裡克便對丕鄭說:弒君,我不敢;幫兇,我不能。我只有躲起來。

於是裡克稱病不朝。三十天後,驪姬得逞。15

最後說申生。

申生名為儲君,其實是個苦孩子。母親身份不明,16父親另有所愛,大臣們對他的建議和勸導,都是要乖,要好,要聽話,要盡忠,要盡孝。從來就沒人告訴他,他自己有什麼個人權利可以主張,也不知道該如何主張。

因此,當申生被驪姬誣陷時,他其實是無法自救的。有人對他說:太子去申辯吧,君上一定能明辨是非。申生卻心灰意冷。申生說,我去申辯,驪姬就得問罪。我的國君和父親老了。沒有驪姬,他老人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君父不開心,申生怎麼可能開心?

公元前656年,夏曆十二月二十七日,申生在曲沃上吊自殺。17

冤死的申生死不瞑目。據說,死前申生託人帶話給閉門不出的狐突:申生有罪,不聽您老人家的話,才有了今天這個下場。申生並不敢貪生怕死,只是心疼我們的國君老了,國家又多災多難。您老人家再不出山,奈吾君何?如果您老人家肯出來做事,申生就算是拜您所賜而死,將無怨無悔。18

狐突後來的死節,或許與此有關。

再說君臣

現在,似乎該檢討一下君臣關係了。

君臣父子,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想當年,年輕的孔丘到齊國找工作,齊景公問他何以治國,孔子的回答便是&ldo;君君,臣臣,父父,子子&rdo;,也就是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齊景公則點頭稱是說,是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就算有糧食,寡人吃得到嗎?

事實上,君臣父子這四個字,乃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政治理念、道德規範和制度設計,因此從西周以來,就被著力打造、建立和維護,不容動搖。

當然,秦漢前後,君臣關係是有區別的。西周到春秋,理論上是家臣效忠家君,國臣效忠國君,天下之臣效忠天下共主,即士效忠大夫,大夫效忠諸侯,諸侯效忠天子,逐級效忠。到戰國,天子沒有了,三級效忠變成兩級效忠。但,逐級效忠不變,君臣關係也不變。

秦漢以後,諸侯沒有了,逐級效忠變成直接效忠。皇帝是唯一的君,其他人從官員到百姓,都是臣。不過,這也要看世道。如果天下大亂,則各為其主。比如東漢末年,就是周瑜效忠孫權,關羽效忠劉備,郭嘉效忠曹操。效忠物件雖不相同,君臣關係仍然是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