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中部是燕然山,南抵陰山,燕然山與陰山之間是大片的戈壁和沙漠,五萬騎兵以及數萬步兵、運糧民夫向燕然山前進,浩浩蕩蕩。
越往漠北,後勤壓力越大,當糧食不濟時,意味著必須撤軍。
“蒙古帝國便是誕生於這片高原,如非必須,否則沒有多少帝國願意攻打這片苦寒之地。所以一批又一批遊牧部落從此地崛起,不時南下,禍害不絕。”
楚天騎著突厥馬,突厥馬適應蒙古高原的氣候,不會水土不服。
古代中原政權對蒙古高原的興趣寥寥,因為陰山以北多戈壁、沙漠,難以耕種,想要控制和消化漠北,成本極高。中原政權僅僅控制漠南就已經了不得。
楚天在琢磨控制漠北的途徑。
如果在貝加爾湖畔建立一座大型城池,設立傳送陣,每隔十年輪換兵馬,或許可以控制漠北。一旦漠北出事,關內的大軍可以利用傳送陣快速前往漠北鎮壓叛亂。
對於還在黃河以南的楚天而言,在主世界橫推漠北似乎有些遙遠。蒙古高原的北方,便是西伯利亞高原,莫斯科大公國的勢力範圍,應該只有少數莫斯科大公國的領主在西伯利亞高原活動。
莫斯科大公國……楚天倒是想起一個認識的莫斯科大公國領主,好像叫什麼琳娜。
戰鷹在空中翱翔,不時落在鐵鷹斥候騎兵之中。
鐵鷹斥候騎兵前去四周偵查,追查匈奴的行蹤,不時向彙報:“沒有發現匈奴。”
“看來匈奴主力已經從漠南撤退到漠北。”
楚天知道漠南之戰結束以後,匈奴為了避開漢軍的鋒芒,選擇在漠北結陣,與漢軍決戰。漠南的匈奴的確少之又少。
漢軍的主將李廣已經有些迷糊,險些走錯方向,不過在楚天的糾正下,漢軍基本上還是按照正確的方向行軍。
“漢軍又來了!”
“他們真是陰魂不散。”
匈奴右賢王拽住戰馬的韁繩,數萬匈奴騎兵聽說漢軍到來,一陣惶恐。
匈奴主力已經退到漠北,為的是增加漢軍的後勤壓力,進而增加在漠北決戰的勝率。
“上次衛青俘獲我部男女萬餘人、牲畜數十萬頭,此仇必報不可!”
“王,這一路兵馬,似乎沒有衛青的騎兵。”
“但我感受到一股同樣令人不安的氣息……”右賢王閉上眼睛,感受到一股隱隱的壓制,“確實和衛青帶來的壓迫感有些不同,這是為何?”
一隻黑色的戰鷹在空中盤旋。
有匈奴射鵰手挽弓欲射,但戰鷹的高度卻超出了弓箭的射程。
匈奴右賢王看向空中的戰鷹,多看了兩眼:“你們留下,繼續監視這一路兵馬。”
一個匈奴大當戶答道:“是。”
右賢王統帥己部騎兵北上與匈奴單于匯合,只留三千匈奴騎兵監視李廣軍團的行蹤。
右賢王的王廷在上次漠南之戰被衛青摧毀,影響力大幅度下降,一部分兵力被單于分給自次王趙信,他現在僅有數萬騎兵。
因此右賢王對衛青又怕又恨。
匈奴的主力集中在單于本部,以及左賢王廷。
“前方百里,發現大量匈奴兵馬!”
鐵鷹斥候偵查到匈奴騎兵的蹤跡以後,第一時間向楚天彙報。
“人數幾何?”
“可能有數萬。”
“數萬騎……”
楚天、房玄齡、魯肅獲悉此情報,表情凝重。
漠北之戰,匈奴騎兵的屬性加強20,三階起步,稍有不慎,他們會在蒙古高原全軍覆沒。
“派出斥候,向前偵查一百里,切勿接近這支匈奴騎兵,隔著十里的距離,使用戰鷹進行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