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尤在猜測楚天、劉秀的用意。
他無法攔截楚天的兩萬精銳騎兵,即使十萬大軍已經列陣,也無法擋住兩萬高階騎兵突擊,何況此時他還沒有列陣。
“王莽的賊兵數量未免太多了,我們當真可以守住昆陽城?”
王鳳、王常等奉命留守昆陽城的綠林軍首領,在城牆上觀察局勢,以及看楚天、劉秀是否已經順利突圍。
楚天、劉秀的兵力是破局的關鍵,精銳騎兵要跑起來才有威力,在城外可以發揮的餘地更大。
然而,昆陽之戰想要取勝,不但要看城外援軍的表現,還要看昆陽城的守軍是否可以守住昆陽城。
城外,王邑、王尋統帥的新軍主力已經到來,新朝大軍一望無際,蔓延至天際!
城內的絕大多數綠林軍士兵看到城外的敵軍數量龐大,不禁汗流浹背,一片譁然。
不到三萬人,被八十萬大軍堵在昆陽城,水洩不通!
新軍的八十萬大軍,主要是來自各個州郡的郡國兵。
綠林軍士兵人心惶惶,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兵力。
不大的昆陽城像是大海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覆的危險。
王鳳、王常等人本來答應了楚天、劉秀,可以守住昆陽城,但他們真正見識到新朝八十萬大軍圍困昆陽城的浩大場景,頓時發怵。
滿眼望去,全部都是敵軍,密密麻麻的敵兵帶來的震懾力,令人難以想象。
霍清和梁紅玉奉命守住昆陽城,她們也在觀察新朝大軍的軍勢,其浩大程度,讓人畏懼。
不過,她們二人也算是參與過遠征西域,當時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各有幾十萬,所以她們還不至於有多麼震撼。
她們還要擔心一件事,那就是王鳳、王常等綠林軍首領是否會迫於新朝大軍的壓力,開啟城門投降。
農民軍將領除了個別人意志堅定以外,大多數人在遇到官兵圍剿時,會迫於壓力選擇投降、內訌、潰逃。
最讓人不放心的還是綠林軍的首領們。
“要是他們想要投降,我們該怎麼辦?”
“殺了他們。”
梁紅玉的語氣冰冷,霍清聽後都有些不寒而慄。
她握了握拳頭,也許這就是冷兵器時代,人命如草芥,慈不掌兵。
如果王鳳、王常等綠林軍首領想要投降,那麼就直接殺了,反正昆陽之戰結束以後,這個世界是什麼後果,楚天他們也不必在意,這裡只是一個副本。
新朝大軍,真正的兩位統帥王邑、王尋已經到來,他們從嚴尤這裡得知有一支騎兵從昆陽城突圍,不知去處。
嚴尤向兩個才能不及他的主將覆命:“請大司馬、司徒大人放心,末將已經派出斥候,暗中跟隨出城的騎兵,相信很快就可以探明他們的去處和目的。”
王尋對嚴尤說道:“你代我們傳下軍令,於昆陽城外設立營寨三百座,令昆陽城水洩不通,我不願看到有任何人可以再次進出昆陽城,五日內拿下昆陽城,這樣的時間已經很寬容了。”
嚴尤聽後微微變色:“司徒大人,有兩點您需知。其一,昆陽小而堅固,不需要多少兵馬,就可以守住四面城牆,還有多餘兵力可以輪換,而我們縱使有八十萬大軍,然每次投入攻城的兵力,實際不到一萬。只要對方有一員守將,攻城難度倍增,恐怕五日未必能拿下昆陽。其二,兵法有云,攻城應圍三闕一,即攻打三面城牆,留出一面城牆,讓守軍畏懼我們的軍勢,落荒而逃,則不需要耗費多少兵力,即可獲勝。”
王邑再次拒絕嚴尤的提議:“劉秀可能還在城中,因此,昆陽城一個人都無法逃脫,不接受投降,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時!”
“不接受投降?恕在下而言,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