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決定如此從事了嗎?”
周瑜站在巨型樓船之上,於長江縱橫,一時間沒有敵手。
呂蒙、陸遜、謝玄、劉牢之、韋睿、甘寧、董襲、凌操等名將全部集結在這一座巨船之上。
銅雀在蕭摩柯的保護下,召集眾將,商議進軍。
漢初第二謀士陳平擔任軍師。
“長江中下,至東海之濱,造船廠數量多達上百,每年可造船隻數千。然縱使有長江天險、戰船上萬,一昧死守,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銅雀望著滾滾長江,江水至瓜洲流入東海。
他在進行冒險的嘗試。
周瑜、呂蒙、謝玄等人,無不慎重。
此次南北大戰,雙方都在博弈。
廬江郡,孫堅集結三十萬大軍,奉命第四次攻打合肥。
“廬江郡守將由張遼變為岳飛,據說此人更加不好對付。”
孫堅的對手由張遼變成岳飛。
張遼是五子良將之一,被楚天調到了曹操的河北軍,然而淮南守將變為岳飛,攻打合肥的難度只大不小。
孫堅與張遼還能有來有回,但面對岳飛,可能會被出城的岳飛擊敗。
但孫堅收到的命令是以一支兵馬攻打合肥,一支兵馬攻六安,襲擊壽春和汝南,牽制整個淮南、淮西之兵力。
銅雀給孫堅的建議,面對岳飛,最好的策略是避而不戰,攻擊其他將領率領的兵馬。
岳飛再強,也只能出現在一個戰場之上。
孫堅兵馬兩路,給淮南、淮西壓力。
“楚子謀想要毀約,這一次我們要給他一個教訓,不然,實在是虧待吾女。策兒,你擔任先鋒。”
孫堅為孫尚香打抱不平,這次幹勁十足。
“是!”
孫策也為自己的妹妹感到不滿。
“父親,我願出戰,助父親北伐中原,匡扶漢室!”
一個紫髯的少年得知父親和兄長即將出徵,抵禦強夏,於是毛遂自薦。
孫權已經年十七,頗有武力。
孫家第一代、第二代的武力基因不錯。
雖然孫權被後人詬病,實際上有騎馬射虎的典故,蘇軾的《江城子》裡,有“親射虎,看孫郎”之說。
孫郎並非是孫策,而是孫權。
所以孫權的武力不算低。
當然,個人武力是一回事,統帥十萬大軍的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孫堅對自己的兒子有多少能耐,自然是一清二楚。
孫權無論統帥、武力都不如孫策,孫策繼承了孫堅更多的能力。
不過孫權在政治能力上,超過了孫堅、孫策。
孫堅考慮到孫家的未來,更加希望孫策繼承自己的部眾,而孫權踏上仕途,這樣可以保證孫家利益最大化。
現在孫權請求從軍,孫堅皺眉:“此次與夏軍決一生死,可能會馬革裹屍,權兒你不能隨軍,否則我與策兒有個三長兩短,孫家還要你主持大局。”
孫權堅持道:“父親與兄長征戰四方,權兒只求在軍中效力,為父親、兄長分憂,請父親肯允!”
“罷了。”
孫堅最終還是同意有些頑固的孫權。
“爹爹,舉高高。”
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拉扯孫堅的長袍。
“香香怎麼又跑進來了?是不是又闖禍了?”
孫堅有些頭疼。
孫權只是對自己的軍事才能過於自信,有孫堅和孫策節制,還不會犯錯,但孫尚香從小,將孫堅部將的後代全部欺負了一遍,到處惹禍。
由於受到孫家眾人的偏愛,孫尚香基本上不怕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