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與十萬大軍眼前的場景變化,出現在國戰戰場!
八百艘戰船在海面沉浮,十萬兵馬分散在戰船之上。
魏武卒手執長戈,矗立在各層甲板,槍戟如林。
國戰戰場,為四座分島,一座隱藏在海霧之中的主島。
遠方,海霧繚繞,想必是主島的位置,也是兩個聖級統帥鎮守的主城所在。
眼前的分島則有五座城池,由王級、皇級武將鎮守。
“水師看守戰船,其餘兵馬上岸。鐵鷹斥候以戰鷹,探查城池以及敵軍位置。”
楚天急於攻打城池,掠奪名將。
哪怕楚天在統一漢帝國以後獲得了大量武將,但也不願意讓其他文明的領主掠奪這些武將。
兵貴神速。
周瑜的部曲兵、甘寧的錦帆賊、謝玄的北府軍,大約25萬人,被楚天留下來看守戰船。
戰船在爭奪分城時,作用不大。
然而,水師、戰船,卻是爭奪主島的關鍵。
一個文明沒有強大的水師,甚至無法登上主島。
孫策的八千江東子弟,則跟隨楚天上岸。
軍師孫臏在觀察方位:“我們應當位於海島之東。”
八千背嵬軍在岳飛的統帥下上岸。
岳飛手持瀝泉槍,單獨率領背嵬軍,與楚天的鐵騎軍不同。
一隊隊魏武卒登陸,披堅持銳。三萬鐵甲軍,令人畏懼。
吳起正是憑藉數量眾多的魏武卒,壓制了荊州大軍。
虎痴許褚勇力絕人,在此戰擔任楚天的貼身護衛。
許褚剛開始對楚天有所不滿,不過,很快適應了身份轉變。
周瑜、鄭和擔任船隊的兩大都督,派遣哨船向四方探查。
周圍的海域可能有其他領主的船隊。
楚天視為頭號大敵的船隊有四支,英格蘭、西班牙、尼德蘭、奧斯曼,這些文明不缺少海戰名將。
很快,鐵鷹斥候的戰鷹回來,落在花木蘭的手臂上:“西邊四十里,有一座城池,四周有兩支軍團。”
“沒想到這麼快就遇到其他文明的軍團。”楚天稍微沉思一會,“向西進軍,加派鐵鷹斥候騎兵,弄清楚這兩支軍團的來歷。”
楚天可不希望自己在全力攻打城池時,被其他領主從背後偷襲,徒做他人嫁衣。
某些領主,即便是楚天也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對付,尤其雙方兵力相似。
亞歷山大、君士坦丁、馬歇爾、倭馬亞、窩闊臺、拖雷,這幾個都是強敵。
這座島嶼的東部以丘陵為主,丘陵之間有小塊平原? 騎兵沒有完全被限制。
75萬兵馬向第一座城池進軍? 25萬水師士卒作為後續兵力,在海邊拋錨? 同時建立補給線? 向主力運輸糧草。
每一座島嶼的面積不大,因此各個領主很容易爆發衝突。
鐵鷹斥候發現第一座城池時? 已經發覺了兩個領主的軍團。
二十門紅夷大炮被楚天留在戰船上。
紅夷大炮被楚天用來攻打主城,攻打分城? 還不至於讓楚天動用紅夷大炮。
楚天還攜帶了一批華夏工匠? 以大型配重式投石機的威力,足以攻破分城。
“只要不遇到羅馬、馬其頓、德意志、蒙古的幾個君王,應該可以輕鬆擊潰他們。”
楚天稍微估計了一下。
一共有四座分島,所有領主被隨機分配到任何一座島嶼。
一座島嶼? 同時出現兩個強大的領主的機率? 實際上很高。
也就是說,自己很有可能會與其中一個棘手的領主在這座島嶼交鋒,甚至可能是兩個棘手的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