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了征伐天下的腳步,同時解散了部分徵召的部隊。
中原士兵遣散,對大晉的威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為此,朝廷下令,原先臨時擴編的部隊全部回家務農,以節省國庫的開支。
各軍人馬完全按照朝廷的命令,遣散了臨時徵召計程車兵,只有華安的北伐軍遲遲沒有遣散的行動。
朝廷責問原因,華安軟磨硬泡,將屯田的好處向朝廷做了詳細的敘述,表示要將這兩萬人馬轉為民屯,絕不會給朝廷增加負擔,而且,收穫的糧食一多半上繳朝廷。
這對朝廷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但這些士兵原先耕種著世家大族的土地,他們留在北伐軍大營附近屯田,自然就損害了一些士族的利益,為此,也受到了士族官員的不少阻撓。
但華安一步步陳述厲害,表示這兩萬人馬不僅可以屯田,給國庫增加糧草,而且在農閒的時候也可以進行軍事訓練,一旦趙國大軍南下,兩萬人馬可以迅速集結,從而提高對趙國的防禦力。
如此一箭雙鵰的好處,打動了一些愛國的當朝大臣,同時,一些代表士族利益的大臣也漸漸意識到,一旦趙國大軍攻破江南,他們將失去一切,有北伐軍的五萬人馬在前面充當炮灰,他們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
朝廷經過一番考慮,認為趙國對江南的威脅頗大,讓更多的人馬屯集江淮,對大晉都城的安全是個很好的保障,而且,這種半軍半民的屯田人馬不會給國庫增加一點負擔,反而還可以上繳一部分屯田所得,於是,便同意了華安的請求,讓北伐軍的兩萬新兵前往江北屯田,並將臨近江北的一大片荒蕪的土地都劃給了北伐軍。
幾千頃的荒地需要整理和規劃才能變成良田,為此,華安特意帶著幾名精通水利建設的官員前往考察,經過半個多的實地勘探,初步確定了改造方案,而後修改了數次,一個月後,正式開始整理荒地。
兩萬人馬渡江進入江北,在靠近江邊的一塊高地上建起了大營,大營建好後,兩萬人馬便可是進入田間幹活,若這兩萬人馬一同幹活自然會加快工程進度,但這樣一來,戰技水平肯定會下降,如此兩萬人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了。
為了讓這兩萬新兵保持戰力,擁有隨時可以打仗的本領,華安輪流派遣軍官進入江北的大營,指導訓練,兩萬人馬分成兩撥輪流訓練和下地幹活,三天一換,這樣一來,既能保持戰鬥力,也不會影響屯田的任務。
從整理荒地到種下的莊稼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江北的兩萬人馬是沒有任何收成的,但既然華安執意留下他們,自然是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部下,為此,吃喝問題完全由北伐軍輜重營負責,江南的糧倉尚有近百萬旦軍糧,足夠供養他們。
江北的屯田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僅僅兩個月的時間,田地的整理劃分和溝渠的興建就已經完成了,這大大超出了華安的預計,這比江南整理荒地的時候順利的太多了。
當然,之所以這麼順利,是因為這裡的許多荒地原本都是良田,溝渠也都是現成的,只是由於人口南遷,土地暫時荒廢了而已,只要稍加整理,便可以成為可以耕種的良田。
田地整理完畢後,已經進入了秋季,江南的屯田之地進入了收獲的季節,江北的屯田之地也開始耕種下一季的作物。
耕種、收穫,再耕種、再收穫,如此迴圈下去,兩年後,公元三四四年,北伐軍江南的糧倉已經囤積了兩百萬旦軍糧,牧場的牛羊一片片的在草地上吃草,小馬駒足有上萬匹,在牧場上賓士起來極為壯觀,其中三年齡的馬駒已經足有六千餘匹,一年、二年的馬駒就更多了。
為了讓這些小馬駒成為日後戰場上勇猛的戰馬,華安讓士兵們從小馬駒一歲就開始訓練他們的步伐,兩歲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