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魚、出大魚、出好魚。”
在誦經聲和鼓樂聲中,魚把頭來到了祭壇之前,高聲大喊,“湖神保佑。”現場所有的漁工們也都齊聲高喊,“湖神保佑。”然後大家開始向九個冰窟窿裡面投放祭品。
接下來,魚把頭和漁工都要回到馬爬犁的前面來,馬爬犁上面是他們進行冬捕的工具。魚把頭站在漁工的隊伍前面,高聲喊道,“上奶幹,炒米,給咱進湖開網的飽肚。”
一群村子裡的姑娘們,手裡端著托盤,托盤上放著奶乾和炒米,依次來到漁工的面前。魚把頭給漁工每人端一碗,漁工開始吃。不多時,魚把頭再喊,“拿酒來,喝壯行酒。”
姑娘們用托盤端來空碗,另外有幾位姑娘抱著酒罈子,來到漁工和魚把頭的面前,給他們斟酒。魚把頭再喊,“好酒助咱們打好魚,幹。”大家將碗裡的酒一飲而盡,把碗放回姑娘們拿著的托盤裡。
魚把頭再喊,“進湖、收紅網、鳴喜炮,出發。”於是,魚把頭和六十名漁工一起,在祭師的誦經聲中、在歡的鼓樂聲中、在激烈的鞭炮聲中,趕著馬車和馬爬犁往湖中走去。
靜涵被這種壯觀的場面給震懾住了。整個村子的人都在這圍觀,卻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響,大家都在神情專注地看著整個儀式的進行。直到這些人開始上湖,大家這才開始說話。
子軒和靜涵的身邊,站著的是村長還有村裡的幾個長者,他們給子軒介紹著這冬捕的過程。“你看那些馬兒,都是提前半個多月,就用最好的細料喂的,就是為了讓它們能夠適應這個種活。要知道,這總共得有五六十張大網,要一張一張的連在一起,送到冰面之下。必須得用馬拉著絞盤才能拖得動,馬兒幹這一天活,也是累的夠嗆呢。”
此刻的冰面上,魚把頭已經開始確定位置了。“這個叫做畫窩子,就是由魚把頭來確定下網的位置。你看啊,魚把頭根據湖的底貌及水深,確定下來位置,然後鑿開第一個冰眼。這就是下網眼,然後再由下網眼兩側各往前走兩百步,確定翅旗的位置。看見他們扛的大旗了沒有,那個就是翅旗。確定好翅旗,再從翅旗往正前方走兩三百步,確定為圓灘旗。從圓灘旗的兩個旗眼開始,往一起匯合,大概也是兩三百步的距離,匯合到一起,這裡就是出網眼,要插上出網旗。這幾桿大旗所劃的範圍,就是網窩。這裡面可是有很大的學問呢,網窩的大小和形狀,送旗的角度等,都是祖祖輩輩積累的經驗,和魚把頭多年的歷練才能做好的。”村長的哥哥曾經就是個魚把頭,對於這些非常的熟悉。
漁工們開始在冰面上鑿冰了,從下網眼到翅旗的位置,每隔二十步就鑿一個冰窟窿。然後下穿杆,這穿杆的長度,比冰窟窿之間的距離要長一些。有的人手裡拿著走鉤,用走鉤把穿杆從這一個冰窟窿推向下一個冰窟窿,就這樣一直到出網眼。穿杆的後面繫著一根水線繩,繩子不算太粗,水線繩的後面帶大絛,大絛的後頭帶大網。就這樣,水線繩帶動著大絛往前走,大絛後面的網也就跟著往前走了。但是那些網很沉,於是就用馬拉著絞盤,帶動著大絛往前走。
跟網的把頭用大鉤把網一點點的推入水下,並且隨時注意網的輕重。兩側網前進到出網眼後,整張大網已經全部下到了水中。
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大概光是下網就得三四個時辰。村長怕子軒他們受不了這裡的寒冷天氣,就說等著出網之前讓人去喊他們,讓子軒他們先回村子休息一下,暖和暖和。子軒怕靜涵受不了這樣的寒冷,於是就同意了,帶著大家先回村子裡去。
早晨起得早,剛剛又在寒風裡站了半天,靜涵也是有些累了。喝了些熱水之後,就回到自己住的屋子,歪在炕上不想動彈。
子軒擔心妻子,跟孫建業他們說了會兒話之後,也回屋了。“娘子,你這是怎麼了,我咋覺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