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的行政、刑事處罰加上勞動競賽和宣傳來督促其工作,有時上班遲到幾個小時就得坐牢。在斯大林的鞭策下,蘇聯軍事工業生產迅速提高。從1939年到1941年6月,蘇聯國防工業產值增加39%,而其他工業增長僅13%。新建的工廠開始向烏拉爾、伏爾加河、西伯利亞等縱深地帶延伸。航空工業增長尤其顯著。一個德國空軍的一個代表團曾參觀過幾箇中國航空球形軸承、合金和航空發動機工廠。回國後。他們在給德國政府的報告中宣稱蘇聯的飛機制造業是全歐洲最大最先進的。在這一時期,除了新式飛機外,蘇聯在武器產量上已經大大超過了中國。蘇聯生產這種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因為他們確信中國人擁有“無畏艦”般的巨型坦克,而實際上根本沒有。軍隊加緊了訓練。在西部特別軍區,從1940年8月到戰爭爆發,共舉行5次集團軍級野戰演習。1次集團軍級的司令部就地演習,5次軍級作戰演習,1次方面軍級作戰演習,1次有2個機械化軍參加的無線電演習,2次師級和1次軍級操練。蘇軍的大規模擴編和改組也在進行中。軍隊人數從1939年的98個師200萬人急速擴充至1941年6月的303個師500萬人。按西班牙內戰的經驗。被取消的機械化軍重新組建了起來。這些機械化軍一旦配備齊全,將擁有29899輛坦克,其中包括15834輛t-34、kv坦克。蘇聯航空兵將原有的航空旅改為師和團,新式飛機已經開始裝備部隊,5個空降軍也在組建中。蘇聯的戰爭準備的規模真正是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但在進攻開始前,這些準備還遠遠沒有完成。舊的部隊尚未從大清洗的嚴重摧殘下復甦。大量缺乏訓練的新建部隊又使全軍的整體素養進一步下降。宏大的換裝計劃才剛剛開始,少量的新式裝備(相對於數量驚人的舊裝備而言)還未形成戰鬥力。但從其已有的巨大規模和趨勢來看,一旦這些準備工作完成。紅軍將對任何敵人形成絕對壓倒優勢。…;
進攻前夜的蘇軍是一臺功能強大,但還未組裝完成的機器。但很多人相信斯大林說的話:紅軍將對中國人佔據全面優勢。
在中蘇戰爭爆發後,斯大林的宣傳部門大肆宣傳蘇聯是在中國對蘇聯發動“毀滅一切的蒙古人風暴前”採取了預防行動。這種說法並非完全空穴來風。在戰爭爆發前不久,蘇聯偵察機關就發現華軍正在國境線大規模集結(這是事實),而後方則在加緊動員。紅軍高層對此有著種種不同的猜測。總的來說,蘇軍總參謀部傾向於將華軍的集結看作是中國向蘇聯顯示實力。儘管如此。斯大林還是將中國準備入侵蘇聯的所謂“證據”,通知了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普。
在戰爭爆發前的幾個星期。在邊境地區俘獲的一些華軍先進裝備和繪製精密的蘇聯地圖,以及其他一些真假參半的材料也被作為“預防性戰爭”證據。但這些證據甚至說服不了蘇軍將領自己,更何況他們精細得要命的德國盟友。而令人吃驚的是,不久,有“說服力”的證據居然由中國人自己提出來了。
一份由蘇聯情報員佐爾格送來的標題為“致華夏聯邦大總統:關於華夏武裝力量戰略部署計劃的設想”的檔案引起了轟動。這是由當時的華軍總參謀長張孝准將軍親自擬定的一個報告:報告認為蘇聯軍隊已處於總動員狀態,有廣闊的後方,因此“蘇聯及其盟友德國義大利能夠派出320個師進攻中國”,“為了及時防止這一點,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讓蘇軍統帥部掌握行動的主動權,要趕在敵人前面先展開軍隊,並在蘇聯軍隊處於展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