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死了嗎?怎麼又成了黃帝的馬前卒?
這不奇怪。在遠古,族長與氏族、酋長與部落是同名的。比如伏羲族的氏族長都叫伏羲,炎黃兩族的酋長都叫炎黃,就像秦漢以後的天子都叫皇帝。秦始皇就說,自己是始皇帝,後面的叫二世、三世、四世,直至萬世。只不過,秦二世而亡。後來的皇帝,也不再叫二世三世。在位時叫皇帝,駕崩後給個諡號(比如文帝、武帝),再給個廟號(比如太祖、太宗),這才區別開來。
可惜遠古沒這規矩。伏羲和炎黃,並不叫伏羲一世、伏羲二世、伏羲三世等等,也沒有廟號和諡號。再說我們也不清楚,九黎族酋長的本名是什麼,總不能叫&ldo;黎叔&rdo;吧?
也只好還叫&ldo;蚩尤&rdo;。
蚩尤也是有一世、二世、三世的。兵敗被殺的是前任,警車開道的則是繼任。據說,他還擔任了黃帝的總參謀長。[71]餘部,有的被黃帝收編,有的退回南方。直到西周,他們還被稱為&ldo;黎民&rdo;。[72]
黎民也是先祖,絕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因此,華夏民族的始祖應該是三個代表:炎帝、黃帝和蚩尤,我們是炎黃和九黎的共同子孫。
把他們統一起來的,是黃帝。
事實上,黃帝成為華夏民族最重要的始祖,就因為他能不計前嫌,兼收並蓄,搞統一戰線。正是他,把普天下的牛鬼蛇神都聯合起來,形成了起先稱為夏族,後來稱為華族,再後來稱為華夏之民族的胚胎。雖然這時,黃帝族還不能叫夏族,甚至不能叫民族,只能叫部族,或部族的雛形。
黃帝的戰車上,一定飄揚著龍旗。
似乎並無必要弄清,龍究竟是不是黃帝族的圖騰。沒錯,有熊氏怎麼也扯不到龍身上去,九黎族的圖騰反倒可能是龍蛇。如果黃帝竟能以戰敗者的圖騰為新複合圖騰的主體,那度量也真是大得驚人。
其實就連龍是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甚至是不是圖騰,都沒有必要較真。的確,龍的形象早已出現,比如五花八門的魚龍、蟠龍、鳥首龍、鱷魚龍、鹿首魚尾龍、豬首牛角龍。[73]但,彼龍未必是此龍。何況就算是,你也無法證明黃帝就一定不會古為今用,再借殼上市。比方說,蛇就原本只是生殖崇拜的象徵,後來不也變成了圖騰?
更何況,一個民族總是需要凝聚力的。這就要有一個核心,一個儀式,一個象徵,一個可以在它上面寄託感情的物件。國旗、國徽、國歌的意義,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的意義,就在於此。它們當然不是人類學意義上的圖騰,卻可以看作政治學和社會學的&ldo;廣義圖騰&rdo;,即象徵物或logo,就像十字架、新月形和大衛星。
龍,也如此。
因此,無妨&ldo;祭如在,祭神如神在&rdo;。換句話說,既然大多數華人都把自己看作&ldo;龍的傳人&rdo;,把龍看作&ldo;族的圖騰&rdo;,那又何不&ldo;權當他是&rdo;?
實際上,關於黃帝族圖騰的說法如此之多,恰恰證明在黃帝時代的後期,已經有一個多部落的鬆散聯合體。其中有炎帝族,有黃帝族,有九黎族,還有東方的夷族、西方的戎族、南方的蠻族、北方的狄族。他們的關係是若即若離的,有戰有和,也有通商和通婚。
部落聯盟的時代,即將到來。
而且,這個時代也有三個代表,他們就是堯、舜、禹。
[50] 黃帝出場的描述,見《韓非子&iddot;十過》。
[51] 劉邦的話,見《史記&iddot;封禪書》。
[52] 黃帝號軒轅氏,是因為住軒轅丘,見《史記&iddot;五帝本紀》司馬貞《索隱》引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