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術師等職業相繼被世人所知曉,而在最初,他們全部被統稱為黑巫師。
雖然各自選擇的道路不同,但是黑魔法師與死靈法師對於強大力量的追求是極為相似的:黑魔法師儘可能挖掘各個元素的負面力量,而死靈法師則專攻於強大而令人詬病的死亡力量。
而在研究獲取力量的過程中,黑魔法師與死靈法師相繼遇到了一個難題。
眾所周知,黑魔法師的力量來源於大氣中的各個元素,而死靈法師的力量來源於他們對死亡力量的控制,但是其中不免存在著一種制約,那就是作為載體的人類身體,對於魔力的儲藏,最終會達到一個瓶頸階段,這就是著名的《水杯理論》。
記得,在後魔法師時代,魔法師伊斯雷爾。梅爾斯提出了一個理論,他將魔法師比喻成杯子,將魔力比如成水,他認為每個魔法師的最大魔力儲量是有限的,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量,如果一個杯子已經被放滿水,那麼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杯子的水的儲藏量?
當《水杯理論》的真確性被確立後,歷代的魔法師們都困惑於這個問題,因為對他們來說,魔力就等於力量,如果失去了施展魔法的魔力,就算是最強大的魔法師,也會被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所打倒。
幾十年後,黑魔法師提出了《水質理論》,他們設想能否進一步地將魔力提純,就好比將杯子中的水質化,提高密度,減少所佔用空間,從而達到擴大魔力儲量的效果。
但是很遺憾的,魔力原本就是與元素類似的最小單位,就算再怎麼提純,再怎麼質量化,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記得黑魔法師並不信仰神明,但是他們卻稱自己為最接近神明的人,因為他們所掌握的強大魔法,可以做到只有神明才能做到的事。
但是,神、與接近神,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黑魔法師的教學中,神不代表任何事物、任何傳說,“它”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象徵的含義是無所不能的、永恆的強大力量。
其中,無所不能代表著強大的破壞力,這一點,最初的黑魔法、也就是如今的禁咒是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在於永恆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魔法師的魔力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衰減,如果一位魔法師消耗完了僅存的最後一絲魔力,於是等待他的,必將是死亡,對於魔法師來說,魔力等同於生命。
究竟有什麼辦法可以打破《水杯理論》這一枷鎖,以獲得無窮無盡的永恆魔力呢?
在經過了數代人的研究後,黑魔法師終於找到了一條可以打破這一枷鎖,踏入神的領域的可行辦法,那就是‘元素化’,讓自己的身體逐步適應某一種、或是幾種元素——通常是一種,大幅度地提高對元素的親和力,從而徹底控制一部分元素,並且以這部分元素為基礎,進一步掌握更大量的元素,從而增強魔法威力,以及徹底拋棄對魔力的依賴。
這種打破枷鎖的辦法無非是讓自己與大氣的元素建立更深一步的精神聯絡,徹底打破了那制約力量表現形式的水杯,在此以後,制約他們力量強大與否的不再是魔力,而是精神力的大小。
但遺憾的是,將魔法師的身體與元素同化,這在理論上雖然可行,可是在具體的實行中,卻似乎還沒有人能夠成功。
放眼近代,隨著魔法漸漸在戰爭中被普及,尤其是在十幾年前與薩洛尼亞的一年戰爭後,曾經作為帝國終極力量的老輩黑魔法師們,漸漸失去對強大力量的追求與渴望,可以說他們是失去了銳氣,但也可以認為是他們轉而追求其他的美好事物,比如說,家庭、親情、愛情等等。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打破枷鎖這一件事上,黑魔法師徹底的失敗了,就算是當初傳得沸沸揚揚的元素化理論,歷史中也沒有出現一位有名的黑魔法師能證明這條理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