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力不能完,諭令首府黃良棟告知各府幫捐,嗣各府州縣量力呈送,自數百兩至一千兩不等,共銀三萬八千五百兩”,累計六萬餘兩。

郝碩勒索屬下,正值國泰在山東勒索屬下敗露之後,是明知故犯,頂風作案。不僅反映出乾隆後期吏治敗壞的嚴重,也揭示出督撫互劾以及御史風聞言事等彈劾功能的萎縮。在皇上看來,郝碩對地方的治理比不上國泰,其對屬下的勒索卻與國泰相同,因而令其自盡也算是從寬發落了。(28)

王亶望案、國泰案、陳輝祖案、郝碩案,構成了乾隆後期皇上常常談起的幾個大案,也是乾隆一朝最嚴重的貪縱案件,它們已經不完全屬於所謂“經濟案件”,而暴露出背後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23.搜書

正當西南硝煙瀰漫之際,乾隆三十七年正月,皇上忽然下令搜輯古今群書。諭:朕稽古右文,是以御極之初,即詔中外搜訪遺書,並命儒臣校勘《十三經》、《二十一史》,復開館纂修《綱目》三編、《通鑑輯覽》及《三通》諸書。第唸書籍蒐羅益廣則研討愈精,如康熙年間所修《圖書整合》全部,兼收並錄,極方策之大觀。唯因類取裁,不能悉載全文。古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採集,匯送京師,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撫、會同學政等,通飭所屬,加意購訪。

蒐集的範圍,除坊肆所售舉業時文,及民間無用之族譜、尺牘、屏幛、壽言,及酬唱詩文,瑣碎無當者,均無庸採取外,其歷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學治法,關係世道人心者,或發揮傳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實用者,又如歷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史,原本風雅,如顧棟高、陳祖範、任啟運、沈德潛輩,均應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其有未經鐫刊,祇系鈔本存留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系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指何在,簡明開載。具摺奏聞。庶幾副在石渠,用儲乙覽,從此四庫七略,益昭美備,稱朕意焉。(29)其重心則在性理、經世,及近時興起的考據學,等等。

所謂御極之初,即詔中外搜訪遺書,是指乾隆六年正月,命各省督撫學政採訪遺編。諭:從古右文之治,務訪遺編。近世以來,著述日繁,如元明諸賢以及國朝儒學,研究六經,闡明性理,潛心正學,醇粹無疵者,著直省督撫學政、留心採訪,不拘刻本鈔本,隨時進呈。(30)

迨乾隆三十七年,下詔數月,應者寥寥。三十九年八月諭軍機大臣等:

朕斷不肯因訪求遺籍,於書中尋摘瑕疵,及收藏之人,若仍前疑畏,不肯盡出所藏,將來或別露違礙之書,則是有意收存,其取戾轉大。

朕辦事光明正大,各督撫皆所深知,豈尚不能見信於天下。乃各省進到書籍,不下萬餘種,並不見奏及稍有忌諱之書,豈有裒集如許遺書,竟無一違礙字跡之理?

況明季末造野史者甚多,其間譭譽任意,傳聞異詞,必有詆觸本朝之語,正當及此一番查辦,盡營銷燬。此等筆墨妄議之事,大率江浙兩省居多,其江西、閩、粵、湖廣亦或不免。著明白傳諭,如有不應存留之書,即速交出,與收藏之人,並無干礙。

朕凡事開誠佈公,既經明白宣諭,豈肯復事吹求。若此次傳諭之後,復有隱諱存留,則是有心藏匿偽妄之書,日後別經發覺,其罪轉不能逭。

訪求遺書竟然變成了查繳禁書。

皇上對危及清朝統治的禁書的注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