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面面相覷。男子十五歲以上,能念一百頁經文,在當時可是相當高的文化門坎了。
&ldo;各個寺院,更嚴禁僧侶捨身自殺、斬斷手足、手指燃香、裸體掛鉤點燈、身帶鐵鉗等自殘行為。命令各州,將僧侶造冊管理,如有死亡、返俗,隨時登出!&rdo;
偌大的朝堂一片肅靜,皇帝威嚴的聲音久久迴旋。
看著驚愕不已的滿朝文武,柴榮嘆了口氣:&ldo;眾卿不要以為朕對佛教有什麼成見。朕當年在京城曾兼職功德使,負責過佛、道二教管理,與多位高僧都有過深談,受益良多。只是,如今寺院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甚至為禍鄉裡。要興盛佛教,須辨明善惡,恢復規章,革除弊病。&rdo;柴榮雙目炯炯,又揚手道:&ldo;你們也不要以為朕此時限佛是心血來潮。三年前,先帝尚在時,朕就痛感寺院之弊,準備整頓佛教,還曾與佛門高僧道丕禪師議過此事。道丕禪師曾勸朕說,天下初平,瘡痍未合,此事涉及太廣,宜緩緩而行。朕思慮再三,聽從了他的勸告。但如今,天下局勢之變化,一日千里,而寺院之弊,日益泛濫,若再不下決心整治,等到國力枯竭,大禍臨頭之日,就悔之莫及了!&rdo;
柴榮揚起了頭,眼神裡隱然透著憂傷。&ldo;想先帝一生,崇尚節儉。他駕崩之前囑咐朕的話,朕至今不敢忘記。先帝說,他死之後,穿紙做的衣服,用瓦棺裝殮,喪事從簡從速,墓穴中不用石頭,只用磚。工人要出錢僱用,不要因此而騷擾百姓。陵墓前不設守靈宮女,隻立一碑……&rdo;滿朝文武都低下了頭,他們清晰地感到皇帝的聲音在顫抖,柴榮顯然正極力抑制著自己的情緒。&ldo;先帝一生徵戰,終於平定中原,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而他臨死之際,想到的卻是唯恐給國家增加負擔。先帝尚且如此,各位愛卿,你們能容忍國家養著這麼多碌碌的寄生蟲嗎!&rdo;轟然一聲,文武百官幾乎不約而同,全都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就算心底對皇帝的限佛措施抱有最深成見的人,這一刻也被柴榮的話打動了。顯然,柴榮的限佛行動並非因為他個人的好惡,而是因為現實需求。形勢所迫,他必須要把寺院佔據的大量資源奪回來,用於富國強兵。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更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五月,限佛詔書從開封迅速傳送到後周境內的各個州縣。這個王朝的國家機器再次顯示了其強大而高效的威力,幾乎一夕之間,轟轟烈烈的限佛行動便在中原每一個角落開展起來。到了年底,全國共廢除寺院三萬多所,僅保留二千六百餘所,大量無地存身的僧侶被迫還俗,重新過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最後被官方登記造冊的僧人尼姑只剩下六萬一千多人。
看著各州的報告,柴榮頻頻點頭。這樣一來,將有大量人力回歸生產,大量財物回流民間,後周國力必將飛速增長。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接下來,他還有更驚人的舉動。
很快,他又頒布詔令,要求除了朝廷的禮器、兵器以及寺廟道觀的鐘磬、鈸鑔、鈴鐸之類準許保留外,民間的銅器、佛像,五十天內全部上交官府,由官府等值付錢;超過期限隱藏不交的要治罪,重量超過五斤以上的判死罪。
此令一出,天下聳動。自唐以來,佛教日益興盛,佛像越修越大,越建越豪華。大大小小的寺院裡,一尊尊泥制的佛像變成了金光閃閃的銅像,用的各類法器也多用銅器甚至金器,富麗堂皇。而與之對照的是朝廷的窘迫。中原地區由於長年戰亂,作為重要資源的銅消耗嚴重,朝廷已經多年沒有鑄造過銅錢,加之許多人不惜銷毀銅錢來做成佛像、法器,以此顯示對佛祖的虔誠。於是,市面上流通的銅錢越來越少,嚴重影響到了財物的流通。對正百廢待舉的後周王朝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