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頁

事情鬧到魏州,李存勖一陣焦躁。他現在所有的心思都在當皇帝上,哪裡還有心思來解決這些麻煩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乾脆順水推舟,任命李繼韜做了安義軍兵馬留後。在李存勖看來,你李繼韜不就是要個名分嗎,給你便是!只要你小子不要鬧事就行了。事實證明,李存勖在面對內部紛爭時粗糙的處理方式只會引發更大的禍端。

不久,李存勖又聽到了一個驚人的訊息。李繼韜在潞州宣佈脫離河東,加入後梁,為了表示對後梁王朝的忠心,還把兩個兒子送到汴州做人質。潞州,這座曾經依靠李嗣昭拼死堅守才從後梁大軍的圍攻中保全下來的河東門戶,竟然被他的兒子拱手送到死敵面前。

這是梁晉爭霸中一個值得深思的插曲。當天下人都覺得後梁已經勢微,李存勖如日中天之時,身為名將之後的李繼韜竟然義無反顧地叛晉投梁。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直接導致他叛亂的的原因竟然是他對時局的判斷:河東無人,終被汴人吞併。也許,身處晉軍之內的李繼韜能比旁人更透徹地看到潛伏於河東內部的危機,看到李存勖身上的致命弱點。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李存勖雖然消滅了他的平生死敵‐‐後梁王朝,但僅僅三年之後便禍起蕭牆,兵敗身死。李繼韜的判斷又焉能說沒有道理?

叛晉之後的李繼韜變賣家產,大肆招兵買馬,他很清楚,亂世中,誰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的實力說話。一個人就在這時加入了李繼韜的軍隊,這一年,他才剛剛十八歲。這個人將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深刻地影響歷史的走向,並最終在他手裡點亮了終結亂世的曙光。他的名字叫郭威。

聽到潞州叛亂的訊息,李存勖固然震驚,但他並不慌張。自他吞併河北,進擊中原以來,梁晉之間的主戰場早已從潞州轉移到了黃河南岸,只要他還佔有河北,就牢牢掌握著對梁戰爭的主動權。現在他的頭等大事是登基稱帝,只要不是太原失陷,老巢被端,他都可以裝作視而不見。

923年四月,李存勖登上了魏州城中的那座高臺。經過一番隆重而繁瑣的祭天儀式後,李存勖身著龍袍,坐上了象徵著無上權利的龍椅。隨後,他宣佈恢復大唐國號,改沿用了二十年的前唐&ldo;天佑&rdo;年號為&ldo;同光&rdo;,改魏州為興唐府,號東京;改鎮州為真定府,號北都;老家太原則改稱西京。為了顯示他的帝國與曾經的大唐王朝一脈相承,一座宏大的太廟也同時在太原落成,在那裡供奉著從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在內的歷任唐朝皇帝的牌位,當然還加上了他的曾祖父朱邪執宜、祖父李國昌和父親李克用。

李存勖低頭看去,文武百官匍匐在地,山呼萬歲,大唐旗幟,迎風招展。他相信,這一天,他創造了歷史,他成功地讓那個繁華如夢,光輝燦爛的大唐王朝起死回生。就在這一天,塞北草原上的契丹騎兵正揮鞭揚刀,在幽州邊境大肆劫掠;開封府裡的朱友貞還在為朝堂上的派系爭鬥焦頭爛額;安居蜀地的王衍正歪坐在濃妝艷抹的嬪妃中喝得爛醉;錢鏐正在他越來越富庶的吳越王國裡津津有味地巡視著各方進貢的奇珍異品。沒有人會覺得這一天跟其他日子有什麼不同,更沒有人會把李存勖的舉動和那個早已消逝的王朝聯絡起來。

李存勖不會知道,被他建立的這個王朝會在後世的史書中被確切無誤地加上一個&ldo;後&rdo;字,以示與那個聞名四海的唐王朝區別。更尷尬的是,這個頂著前朝榮光建立的王朝不僅沒能統一天下,甚至只僅僅存在了十三年,成為那個亂世中短暫的插曲。

一朝夢醒之時,遠不是殘月落花那樣的詩情畫意,而是如荒漠寒風般的刺骨與真實。

不過現在,春風得意的李存勖還是像每一個開國皇帝一樣大封群臣,盡情享受著無上的權利。生母曹氏理所當然地沾了親生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