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響。而遠在南京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此時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卻深深地刺激了這位兩江最高的統治者。

………【第五十四章:飲馬長江畔(15)】………

兩江總督劉坤一也是一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劉坤一(183o-19o2),湘軍宿將,字峴莊,湖南新寧人。廩生出身,1855年參加湘軍楚勇與太平軍作戰。累擢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1862年,升廣西布政使。1864年升江西巡撫。1874年,調署兩江總督。1875年9月,授兩廣總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1891年受命":幫辦海軍事務":,並任兩江總督。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8月7日,劉坤一兼署江寧將軍。26日,他在《續辦江海防務折》中報告了鎮江、江寧一帶晝夜戒備的籌防情形,為防日軍":竄入南洋,以圖分憂":,特":將一應戰守事宜妥為佈置":。1o月之後,日軍在遼東、遼南攻陷許多城池,清廷為挽救危局,28日諭劉坤一為欽差大臣,":關內外防剿各軍均歸節制":。並派湖南巡撫吳大?、四川提督宋慶為幫辦。劉坤一接受命令,表示":惟有殫竭血誠,於一切防剿機宜,仰秉睿?,悉心籌劃……亟圖補救,迅掃狂氛":。但是他卻以":隊不齊,械不備":未迅行動。

1895年,劉坤一開始加強軍隊排程,派吳大?統率湘楚各軍2o多營萬餘人陸續出關,委新疆藩司魏光燾為前敵營務處。劉坤一注重軍工生產,積極備戰。原來沿江炮臺都是老式的後膛炮,他令上海製造局製造新式後膛炮,建立吳淞口附近的獅子林炮臺,並在多處炮臺增設新式大炮。1月初,蓋平(今蓋縣)失陷,清廷":諭劉坤一進駐山海關":,16日才遵旨出駐山海關。同時":抽調各營,分派幫辦,並陳事宜八條":。當時清軍在海城、營口、牛莊、田莊臺一帶集結7、8萬人,而日軍在海城、蓋平不過2萬人。2月底以前清軍曾四攻海城,均遭敗北,並於3月間先後失去鞍山、牛莊、營口、田莊臺等地。清軍的節節敗退,使劉坤一重整軍隊,以圖反攻的設想化為烏有。不到1o天時間,清軍6、7萬人從遼河東岸全線潰退,宋慶、吳大?潰而西走,從雙臺子退至石山站,1895年4月,劉坤一得知和議將成,堅決反對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他說:":既經賠款,又須割地,且割完富未擾之地,無此辦法。遼、臺並失,南北皆危,並恐各國從此生心,後患不堪設想。如畏倭攻京城,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則關、津、畿輔均宿重兵,詎不可一戰?":4月3o日,劉坤一再寄督辦軍務處,認為":宜戰不宜和":。他分析了":倭奴遠道來寇,主客之形,彼勞我逸":的形勢,指出":在我止須堅忍苦戰,否則高壘深溝,嚴為守禦,倭寇懸師遠鬥,何能久留,力盡勢窮,彼將自為轉?之計。……持久二字,實為現在制倭要著":。表示":坤一職在兵戎,宗社所關,惟有殫竭血誠,力任戰事,此外非所敢知":。5月2日,光緒批准《馬關條約》。5月5日劉坤一再奏,說明日本":若得遼、臺,如附兩翼,中國必有噬臍之禍。遼、臺與倭本國聯成一氣,日益強盛,將來即求援西洋各大國,亦無能制其死命。是此和議一成,惟任倭為所欲為,貽患無窮,何堪設想":。劉坤一對清廷將臺灣拱手相讓,很不甘心。29日致函臺灣巡撫唐景崧,鼓勵他設法保住臺灣。並表示":願振臂一呼,遠為同聲之應……但屬力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