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廣西和安南等地的陸戰是開始陸續的開往本土戰場和一線地區,其中駐廣東的陸戰師主要增援江西戰場,駐廣西的陸戰師主要增援湖南的戰場,駐守安南的陸戰師則主要增援蘇南戰場,前兩部透過陸路進入戰場,而後一部則透過海軍先抵達上海,在上海登陸後,再向無錫及常熟等地集結,然後在會師後向南京進,與原先的部隊共同攻打南京城。在這三路部隊中,由於湖南和江西戰場的清軍抵抗較弱,所以分別由兩個師對其增援,而在蘇南戰場的清軍因為抵抗力較強,所以這次由三個師過來增援,這樣蕭智攻打南京的部隊就達到了6個師約9萬人,如果再加上在上海的警備師和在蘇州的第九師的話,北伐軍在蘇南這塊狹小的戰場上,總共集中了8個陸戰師,總兵力約12萬人,而清軍在這裡的兵力已經由原來的18萬人左右降到了13萬人左右,如果再解決常熟城內的清軍的話,清軍在該地區的兵力將降至11萬人左右,北伐軍將次在兵力人數上佔據上風,這將極大地推進北伐的程序。
駐守在常熟的清軍並非鐵板一塊,最少在城裡的五千淮軍就很不願意和北伐軍作戰。本來這支淮軍是奉了李鴻章的命令來增援南京的,可惜剛到南京就被劉坤一派到了常熟縣城駐紮,以便監視在上海的北伐軍,但是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北伐軍行動實在過於迅,短短的今天時間裡原本是後方的常熟縣城成了最前線,而且還是被攻擊的重點。如果不是還有些紀律的,而且李鴻章也沒有向他們下達撤退的命令的話,恐怕這些淮軍早就跑了。現在好了,城四周都被北伐軍包圍了,這些淮軍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第八師為了更好地減少傷亡,在渡過清軍的河岸防禦陣地後並沒有馬上動進攻,僅僅只是將常熟的四個城門給堵住了,以防止城內清軍的逃串,同時第八師還在城的周圍修築了不少的工事,以抵禦清軍可能的反撲。對於城內的守軍來說,雖然自己手裡有為數不少的大炮,但是這些火炮要用到最關鍵的時候,總不能北伐軍挖個坑咱們也開炮炸吧?再說了,現在守城清軍的火炮雖然不少,但是炮彈數量卻多,根本就不可能像北伐軍的破阿兵部隊那樣可以毫無顧忌的對敵人的陣地進行無差別炮擊,好鋼還得要用在刀刃上。
常熟城外的北伐軍在渡河一戰中損失不小,這也使得第八師在攻打常熟時顯得格外的謹慎,畢竟從戰鬥力來看,城內守軍的戰力還是相當強的,雖然比起第八師來還差那麼一點,但是依託城牆等工事進行防守的清軍新軍完全可以將這一點差距抵消掉,這也是第八師的指戰員們最頭疼的事情,如果強行攻城,不佔據地利優勢的第八師傷亡必定會很大,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又不得不這樣做,因為蕭智等人這時候已經拿下了無錫,正在那裡等著和第八師會合呢!一旦時間拖延的久了,攻打南京的計劃也勢必會受影響,到那時,估計第八師就沒有顏面在其他的是面前說話了。為了在儘可能小的傷亡代價下攻佔常熟,這幾天第八師的指戰員們可是沒少想辦法,可惜都被大家一一否決了,最後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第八師決定利用炮火的優勢,集中火力在城牆上炸出一個缺口來,然後利用這個缺口攻入城內,迫使城內的清軍投降。但是這個辦法又一個缺點,那就是在炮擊的時候很可能會誤傷附近的百姓,因為常熟城很小,在城牆附近有不少的老百姓居住,萬一不小心誤擊了老百姓可就麻煩了,這就要求炮兵部隊在炮擊時要格外的準確,因此,這幾天來,第八師的偵察兵和炮兵的觀察員可是沒少勘查,要不是城上清軍不斷的射擊,這些人恨不得爬到城牆上去勘查。在經過大量的觀測和反覆的偵查之後,第八師將炮擊的城牆選在了常熟的南面,這裡靠近昆承湖,地勢較低,城牆的高度也只有兩丈高,而且這裡是老城牆,年代比較久遠,城牆的堅固程度早已疏鬆,城牆附近是一個大水溝和一個小池塘,周圍的住戶也比較少,利於炮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