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生天,忿然之下立即上表彈劾,他雖上表辯解,不久有逃散士兵陸續返回,也印證了耶律休哥確是以劉廷讓為誘餌,意圖引之入觳,得到了劉老將軍的諒解,但是李繼隆心裡還是很難受。
他希望能有機會打一場大勝仗,狠狠地擊敗耶律休哥,報此一箭之
仇。
自汴梁發兵,楊浩比趕赴雁門關的曹彬早到了一步,率大軍在安國縣紮下營來,隨即命駐紮定州的李繼隆參見,共議大事。李繼隆安排好定州防務,只率幾十親兵,快馬趕到安國縣臨時行在參見新皇。
到了駐地大營,只見旗幡招展,十里連營,大軍浩蕩,無邊無沿,李繼隆不由得精神大振,尤其是見那營中到處都是雄健的駿馬,“咴咴”的馬嘶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看得他更是眼熱不已。可憐他以國舅之尊,執掌的又是邊關精銳,手底下滿打滿算,騎兵也就只有一個千人團,而眼下營中萬馬嘶鳴,那是何等壯觀。得了河西隴右,朝廷無馬的窘境迎刃而解,再也不必在戰馬問題上受制於北朝了。
頭一回見楊浩,李繼隆心中不無忐忑,畢竟他沒有第一時間上表效忠,又有一個遜帝國舅的身份,也不知這位官家對他倒底是個什麼態度,不過楊浩的態度,馬上打消了他的疑慮,楊浩雖未出迎,但是見了他態度和靄,一番話更是推心置腹,剛才見了楊浩大軍的威勢,又見潘美在場,李繼隆可不認為這是楊浩不想臨陣換將西施的緩兵之計。
他在定州,一共也不過區區萬餘人,算是他心腹的更是寥寥無幾,楊浩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根本無須顧忌臨陣換將。
就算有此顧忌,也得看接的是誰,如果想收拾他,只消把潘美推上去,就憑潘美多年來在軍中的威信和權機,宇控邊關禁軍,絕對比他更得力,而不會令得三軍士氣低落。
眼見楊浩態度真誠,五…代以來以前朝國戚身份而侍今朝的例子又比比皆是,李繼隆顧慮盡去,便也從容起來,眾將濟濟一堂,御前議起軍事,李繼隆將前敵情形一一說出,如數家珍,甚至一道小嶺、一條小溪的地理情況,都能說的絲毫不差。
介紹完了前敵情形,李繼隆道:“官家,遼人一向倚仗他們騎兵彪怦,來去如飛,欺我漢人步甲遲緩,迫得我等只能以陣法禦敵。今臣入營,見我軍戰馬無數,盡皆神駿,由此,攻守之勢易也。臣願請為先鋒,以堂皇之師大敗北朝。”
楊浩聽他介紹了前敵情形之後,一直在蹙眉沉思,聽他請戰,微徽搖頭,困惑地道:“卿家,聽你方才所言敵軍動向,一直按部就班緩緩推進,就算是前幾天我朝行禪讓之舉前後,也沒有其它異動?”
說起禪讓,楊浩坦然,李繼隆反而有些不太自在,他微帶窘意地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楊浩臉上掠過一絲奇異的神色,喃喃地道:“難道……中原遽變,北朝尚不知情?”
此言一出,楊繼業和潘美齊齊動容,李繼隆微一錯愕之後,便也醒悟過來,雙眼不由迸出兩道神光:“機會,似乎來了”
第136章 高梁河的樑子
童羽蹙了蹙眉頭,遲疑地道:“這可能嗎?如此大事,北國迄今居然沒有聽到一點風聲?”
楊浩道:“從遼人迄今為止的反應,朕只能做此揣測,至於真相,或許只是北朝覺得改朝換代對邊關戰局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也未可知,不過……既然有此可能,卻不妨一試Y”
他也不太敢相信自己的判斷,轉頭又向李繼隆問道:“遼國方面,如今情形如何?”
李繼隆道:“這些日子,臣與遼人大小數十戰,他們的情況,臣倒是摸清楚了從現在瞭解的情況看,定州當面的遼軍主力當在二十萬左右,主帥是耶律休哥,從前幾次交戰時對方亮出的旗號來看,其統兵將領還有韓匡嗣、蕭幹、耶律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