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顯然是還不夠,遠遠不夠。
劉成觸控到了順治的內心,從這一刻開始,降臣與夷君終於站在了一起。接下來的幾天,順治與劉成連番會商,後者也順理成章的向順治舉薦了不少沒有能夠得到重用的能臣良將。如胡全才、李本深、劉芳名、鄒卓明、張道澄、郝宗福等前南昌幕府成員紛紛被重新啟用,而像是朱之錫和蔡毓榮這樣已經在職的官員也踏上了升遷的軌道。
就在這在職官員紛紛丁憂、致世、掛印而去的末世氣象中,以劉成和胡全才為首的這一批被後世史家稱之為維新黨的倖進之徒們卻上演起了升官圖,填補起了各部官員的空缺,著實讓人有些看不太清楚眼下的局面了,就連此前穩坐釣魚臺的寧完我對此都是大跌眼鏡。
可是在滿清朝中,漢臣本就是依附於皇權,寧完我如今雖然已經是漢臣之首,但是讓他違逆順治的意思,卻也是不敢,只得向劉成和胡全才伸出了橄欖枝,準備在接下來的改革中在順治面前多拿上幾分。
然而,一切還僅僅是在計劃之中,距離正式開始運作還需要一段準備時間,滿清朝中的變革卻率先被一份加急軍情所打斷。而這份軍情,其實際內容只有一點,那就是一個叫做於七的土豪在山東鋸齒牙山以江浙明軍旗下山東總兵的名義起兵反清,已經攻陷了寧海州城!
………………
於七反清起義,史上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清軍入關沒有多久,於七在鋸齒牙山起義,失敗後接受招撫,而第二次則是受到了鄭成功南京之戰的感召,更因為受撫後沒有得到預期的待遇,於是便再度在鋸齒牙山上起兵反清。
鄭成功南京之戰提前了四年,雖然依舊沒能成功,但是南京卻被陳文攻陷了,連續被江浙明軍擊殺了兩個和碩親王,八旗軍的威懾力一落千丈,於是乎於七再度起兵。至於什麼江浙明軍旗下的名義,卻是拉來的虎皮,陳文對此一無所知。不過效果還不錯,江浙明軍的旗號一出,瞬間就是萬人響應,就連寧海州城也幾乎是不戰而下。乍看去,起義失敗後突圍出家做和尚的命運距離於七已經越來越遠了。
山東亂起,山東以南的淮地卻被一分為二。利用兩蹶名王、光復南京的巨大聲勢,江浙明軍出兵不足三萬,卻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收復了揚州府、廬州府、安慶府與和州、處州這三府兩州之地的全境,以及淮安府和鳳陽府包括府城在內的南部各縣,形成了隔淮河與清軍對峙的局面。
秦嶺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陳文麾下的軍隊不少,但是分駐各地,需要面對的潛在對手和其他勢力也同樣不少。兵力分得太散,使得他失去了繼續向北、向西攻城略地的**。當然,就算是手裡有兵,現在也沒必要著急北伐,在此之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否則就算是消滅了滿清,未來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到哪去。
新一批的擴軍已經開始,新的戰兵營以及師一級的編制,新佔領區和接下來的計劃也需要大量的地方駐軍。同時陳文為了更好的控制新近收復的地區,也對原有佔領區的各府縣的駐軍進行了調整。削減了部分穩定的府縣的駐軍,將多出來的兵力調往新近收復的府縣。
江北作為前線,自然需要大軍坐鎮。揚州府和淮安府的南部,由尹鉞負責,金華師的主力駐紮在淮安府的府城。
這裡原本是滿清漕運總督的駐地,前一任漕運總督在鄭成功南京之戰中跳河自盡了,新的漕運總督,史上是蔡士英,結果早在去年就被陳文整死了,接任的屯泰在史上的同期是為浙閩總督,現在浙閩總督的轄區就剩下了福建的幾個府,而且交通也早已斷絕了,滿清只得有著劉清泰自己在那維持著。
史上屯泰出任浙閩總督期間,曾上疏清廷,要求在在沿海實行海禁,“無許片帆入海”。現在嘛,他就算是想這麼幹也沒機會了,當金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