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會曾邀請中國參加”值得懷疑。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出身於法國貴族家庭,在19世紀,他的很多觀念因受“歐洲中心論”影響,摻雜著種族優越感。在顧拜旦的心目中,當時的世界分為三個部分:歐洲大陸、大不列顛和北美洲。

1896年第1屆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組委會主席、希臘王儲康斯坦丁王子在致辭中表達了“我們使文明人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的願望”。而這些文明人來自希臘、澳大利亞、奧地利、保加利亞、智利、丹麥、法國、德國、大不列顛、匈牙利、瑞典、瑞士和美國13個國家。

為什麼當時世界上為數眾多的殖民地國家無一參賽?因為當時主宰奧運會的觀念裡有“文明人”和“野蠻人”的界線,儘管在1896年,中國並不是完全的殖民地國家,但可能被劃入未開化國家之列。再加上在顧拜旦的“世界”觀念裡只有歐洲和北美,顧拜旦本人是否真正願意,抑或頂住壓力,邀請中國參加首屆奧運會,實在值得懷疑。

另外,中國的近鄰日本直至1909年才第一次接到奧運會的邀請函。在此之前,日本對西方開放的步子比中國快,同西方交往也較中國頻繁。1896年奧運會,國際奧委會若邀請中國而對日本置之不理,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如果大家對這件事還有興趣,這裡還有一個細節:有個名叫施阿蘭的法國人,1894年至1896年期間,任法國駐華公使,他曾寫過《使華記》一書,主要記載他在中國擔任公使的經歷,書中記錄的事情基本發生在1893年至1897年期間。從程式上看,當時的奧運會邀請函應由施阿蘭轉交李鴻章。可是在《使華記》中,施阿蘭對此事隻字未提,“甚至全書中沒有一件和體育有關的事情”。為什麼?施阿蘭對體育不感興趣,還是邀請函壓根就不存在?

究竟哪個答案才是斯芬克斯之謎的謎解?

倒黴的美國人(圖)(1)

在希臘商人喬治奧斯·阿維羅夫的私人捐助下,希臘組委會得以籌錢,重新修建了著名的奧林匹克體育場。

1896年4月6日下午,希臘國王喬治一世正式宣佈第1屆現代奧運會開幕。這屆奧運會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245名運動員參賽,其中希臘運動員146名。當時婦女不准許參賽。雖然沒有國家隊參賽,但是英國體育協會、德國體育協會,還有大西洋彼岸的波士頓體育協會都派人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第一次來到奧運會的美國人由於粗率的性格,走了黴運。原來,美國人在海上顛簸了16天半後,於4月5日晚9點登陸希臘首府。他們自信的性格為之後的錯誤埋下了伏筆。美國人一邊開心地做著賽前最後的訓練,一邊執著地認為,他們還有12天的時間備戰。4月6日凌晨4點,正在床上酣睡的美國人被宣佈奧運會的銅管樂隊的奏樂聲驚醒。他們忘了希臘人仍在沿用舊曆,該歷制比他們用的公曆早11天。美國隊員盲目自信、自由散漫的精神狀態,為他們的奧運之旅帶去了遺憾。

千米——生命的長度

雅典將第1屆奧運會開幕式的時間定於1896年4月6日。

縱觀後來舉辦的各屆奧運會,這是舉辦月份最早的一次。東道主之所以將開幕式定在這一天,是為了紀念希臘反抗土耳其統治起義75週年。

希臘是個有著強烈民族榮譽感的國家,奧運會開幕時間的選擇,甚至運動會中舉行的馬拉松比賽的路線和長度,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馬拉松比賽的長度千米——生命的長度。這裡面曾經有過一個浴血含淚的故事。

歐洲文明的鼻祖希臘人在文字、哲學、藝術、建築等多方面建樹卓著,為人類文明留下了輝煌的畫卷,曾經以為這樣睿智的民族一定溫文爾雅,未必能征善戰,但是一旦遭遇侵略,希臘人的英勇故事一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