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一般來說基本上保持在2 000億元。所以當時很多的經紀業務都面臨著虧損,現在的經紀業務雖然佣金市場在大幅度的下降,原來千分之三的手續費現在基本上降到千分之一左右了,但是由於是巨大的量,所以現在大部分營業部還保持著非常好的狀態,我估計最後的佣金率還會進一步下降。

買方的創新業務——投資銀行,英國叫商人銀行、美國叫投資銀行、亞洲叫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的概念實際上就是說一兩百多年前,有一幫人在那做交易,為了使貨物之間有比較好的流通,這一批人不僅交易股票,還交易很多東西,在這裡逐漸形成一些專業化的小公司,比如像美國的高盛,雷曼兄弟,像原來的所羅門兄弟,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用合夥人制度,就是說咱們倆合夥,出點兒錢弄個小股份公司,開始做生意。大部分人都是來提供服務掙取佣金的,這種東西就形成合夥人來做這個事情,你也做這個事情、我也做這個事情,既當老闆又當夥計。業務量逐漸就越來越大了,盈利以後分紅給合夥人,合夥人離開這個地方原來的就可以拿走。

到了20世紀70年代,交易功能越來越強大,交易就需要提供一些資金了,另外就是承銷、包銷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資金,因為你的合夥人進來了,你得拿錢,合夥人走就把錢拿走,這樣股本金非常不穩定,所以必須得保證一個穩定的資本金來源,20世紀70年代美林證券逐漸變成上市公司,摩根士丹利也變成上市公司,當時高盛也考慮上市,但是大家都懷疑上市之後合夥人文化能否保持,變成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掙錢,但是高盛引進了美國住友,作為私募一大部分,也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資金。現在高盛已經是像銀行一樣,不能算一個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已經算一個交易型的基金了,一切都可以交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將買方和賣方慢慢地分開,原來大部分都是去提供服務賺錢,結果後來有一部分交易可能賺更大的錢,冒險賭對了方向會更賺錢,實際上證券公司大的文化就是在交易員和投資銀行家之間。現在中信證券也在考慮這600億元的現金怎麼用,是放在銀行或者買國債拿2%~3%的利息,還是進行大規模的交易掙資本利差,但是前提條件是風險控制機制必須做好,所以只是單投,比如像2008年從6 000多點跌到1 800點,就沒有人能夠掙錢,全部都輸錢,只不過是輸多輸少的問題。資金多了,就需要找出路,買方自然形成,所以衍生工具也出來了、期權也出來了、期貨也出來了,這些東西都給買方造成了很大的交易,同時也帶來了風險。

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2)

中國的證券公司所謂的創新太少,美國那邊所謂的創新太多,所以這些東西需要有一定的綜合,但是有一條,根據我們十幾年的經營情況來看,要和美國這些大的投資銀行,甚至所謂的全能銀行,像德意志銀行、UBS(瑞銀)競爭,最起碼要知道人家在做什麼、是怎麼做的。最起碼要知道美國,比如說當時搞垮中信泰富累計期權是什麼東西,人家告訴你說你買這個產品,你都弄不清楚這個產品,肯定投資銀行過來說這個產品多好,結果你買了,不僅僅中信銀行一家,多了好幾十個億,現在在跟高盛打官司。國外把衍生產品發展到了極致,高盛兩三萬的高階科學家幫它們在算這些東西,我們怎麼能算得過它們。

現在中國的投資銀行最大的問題就是面臨著產業升級。中信證券做了一些調研,2008年中國投行的總收入只佔全國GDP只有0�4%,比美國落後了差不多30年。結構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67年美國投行的經濟收入中,替人代理買賣交易佔了63%,中國的證券公司一般都在60%。現在一般小的證券公司一般80%~90%,甚至100%。

股市1969年進入萎縮以後,美國市場投